山越阿彌陀佛圖
圖中阿彌陀佛與六尊菩薩身前、身後層層山巒,祥雲繚繞,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眉間白毫相放光,光照十方。佛手結來迎印,微側身,右為合掌的大勢至菩薩及吹橫笛、擊鼓的奏樂菩薩;左有捧蓮台的觀世音及托寶珠、握錫杖的地藏菩薩與持幡的菩薩。
在大乘佛教的觀念中,認為有無數的佛和淨土,在每個佛淨土中,都有一位佛作為教主,並以此淨土為教化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梵名 Amita-buddha。「阿彌陀」,意譯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相式常見有坐像和立像兩種,手印以接引(來迎)印為常式。日本佛教繪畫則發展出山越阿彌陀佛圖、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等,表現阿彌陀佛前來接引的情景。
山越阿彌陀佛圖
鎌倉時代(1185~1333)╱絹本設色╱高120.6公分寬80.3公分╱日本京都東山京都國立博物館保管
圖中阿彌陀佛與六尊菩薩身前、身後層層山巒,祥雲繚繞,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眉間白毫相放光,光照十方。佛手結來迎印,微側身,右為合掌的大勢至菩薩及吹橫笛、擊鼓的奏樂菩薩;左有捧蓮台的觀世音及托寶珠、握錫杖的地藏菩薩與持幡的菩薩。除地藏菩薩外,諸尊的肌膚以金泥塗繪,衣服以金泥為地,再貼飾線狀碎金紋樣,飾物則敷金箔,整個畫面顯得金碧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