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重建家屋 背起石板重回山林《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

文/沙力浪 |2019.12.29
3960觀看次
字級
圖/健行文化提供

文/沙力浪

沙力浪是花蓮縣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布農族詩人與文學家,曾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台灣文學獎。因求學念書而離開部落,這樣的經歷讓沙力浪開始以書寫來記錄自己的部落、土地,乃至於族群的關懷。他以《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一書記載祖先走過的路,用背簍、背架活出自己的生活空間。

二○一八年四月三十日,在花蓮縣文化局、卓溪鄉公所、玉山國家公園、林務局、台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單位代表,還有Istasipal家族與其他卓溪鄉布農族工班成員的見證下,家屋修復工程正式開工,拉庫拉庫溪流域歷史與地景的轉輪,再次轉動。這一年,Istasipal家屋開始經歷不亞於八十年前發生過的事。

先克服距離的難題

為了修復位於佳心舊部落的Istasipal家屋,二○一八年初時,工班大哥們在工地旁邊,用雨布與樹枝做成頗具規模的臨時工寮,包括營地、廚房、廁所跟工作區。原本以保育觀光的國家公園,開始有了布農族的人氣。接下來的日子,族人和公部門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挑戰,在極拮据的經費預算和非常緊湊的時間壓力下,不同的團隊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最先要克服的就是距離,所有的材料,都必須在佳心和卓溪之間來回的穿越。因為載送不易,以及素材處理的難度高,木料、還有大量的石板,都必須在南安的工作室先處理,再用人力把材料背到四公里遠的佳心。

卓溪鄉的高山協作參與了這次修復的工作,他們要負責將這些木料和石板背上去。這個隊伍則是由林永成(Banga),擔任這次高山協作的班長。他是卓溪鄉上部落的族人,他也是林淵源的姪兒,小時候林永成就常常被他的舅舅林淵源帶到山上。所以在舅舅林淵源的帶領下,林永成國小、國中的時候,就已經走過拉庫拉庫溪南、北岸,日本越嶺古道、清朝古道。尤其在中原大學做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布農族家屋調查時,他跟隨著調查隊一起走進布農族的家屋。

這次高山協作們,總共要背完十噸的石板,十噸的木料。永成要照看十幾位高山協作的工作,當台東大學的啟弘分配好每個高山協作的公斤數,他要確實知道這些高山協作,都能把材料背上去。五、六月又是農忙的季節,有的協作是兼職,所以林永成也要幫忙看顧好已分配好的材料。

他也要做協調者的角色,作為高山協作和台東大學啟弘助理溝通的橋梁,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透過他傳達。就好像啟弘每天分配公斤數,但有的協作會要求背重一點,但有時會背不到工地,而放在路上,隔天又要重新背新的建材,這樣占了每天準時背的人的公斤數,他要說服高山協作們不要背太重。他也要看每個協作的精神狀態,有的人如果狀況不好,會請他明天再來。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則,很少看他宿醉工作,也不搶別人的工作,分配多少就背多少,這些都是他從他舅舅那邊所學來的工作態度。

啟弘在山下,在石板上用立可白寫下公斤數,也要把協助的名字寫在石板上。這樣才會清楚知道哪些石板已經搬上去,由哪一位協作搬上去的。啟弘是這個計畫的行政人員,藝術相關科系畢業,原本接下這份工作,以為只要負責核銷、行政業務的部分,人力吃緊下,接下了工班所有煩雜的事情。啟弘說,他小時候就常常被家裡的人帶去工地工作,因為家中常承包一些工程,所以很了解工地文化,也認識很多原住民的工人。

但是這個石板屋重建,還是跟山下工地不一樣。一般工地的工人,就是單純的建築工地。但這石板屋工班們,除了蓋石板屋外,還要種田、處理部落事務、參與祭典,有時他要掌握住每個人的行程,才不會影響設計師宏益老師的時間,深怕工地發生只有幾位工人出現的事情。

認識祖先的智慧

而這份工作是承接公部門的案子,所以有很多事情,都要多方部門都處理好之後,才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常常在公文來返之間,延後很多計畫。啟弘都要負責安撫工班疑難雜症,譬如山上缺少特殊的螺絲,他要跑遍關山、池上、玉里、瑞穗的五金行,真的使命必達。

有時還要上山查看是否有短缺的工具、物資。隔天再開著四輪傳動,在玉里買菜、工具,再送到山風一號橋,請人送上去。因為經費有限,啟弘為了在有限的經費,對於每個人所做工時,應得工資,算得很精準。他要在台東大學所承接和工班的薪資,都達到平衡。他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能被這些工班的工人們說他是工班老闆。

忠義大哥說,啟弘是工班的保母。張忠義大哥有一半的血統是賽德克族的身分,剛好「啟弘」這個名字,跟賽德克的一個名字音很像,所以張忠義大哥都喊啟弘為Cihong。

外表粗獷的他,有著溫暖細膩的心思。啟弘包辦了計畫第一線的所有事務,處理各項疑難雜症,白天身兼工地主任、會計、採買、運補,夜裡坐回電腦前打公文、貼憑證、寫報告。有時也要接應工班大哥、背工弟弟們訴苦的電話。

這個佳心石板屋重建計畫,讓年輕人重新走回山林的同時,也得到一份短暫但豐碩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讓年輕人參與文化重建的工作,認識自己祖先的智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