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責任與義務 才能當個好爸爸

 |2003.08.07
2482觀看次
字級

今天是爸爸節。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媽媽代表溫柔與慈愛,大眾習慣歌頌媽媽的偉大,強調媽媽無私無我奉獻犧牲的精神,較少注意到爸爸,這個頭銜帶給爸爸長期的身心壓力,以及為了扮演好社會高期許的角色,常使現代爸爸陷入矛盾、困惑,甚至進退兩難的情境。多少反映出現代爸爸對爸爸這個角色扮演的真實面貌。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指出,爸爸有四種主要的角色:首先是所謂的「養護者」,尤其子女在五歲前,爸爸應努力地建立與子女間親密情感的連結,讓子女有充分的安全感。其次,爸爸扮演「規範者」的角色,主要在子女讀小學的階段,爸爸成為子女道德規範的榜樣,以身作則,協助子女判斷是非對錯。第三,在子女步入青春期的階段,爸爸成為子女的「守護者」,和子女同心協力面對青春期身心激烈的變化與挑戰,引導子女走向獨立,同時養成自我負責的習慣。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父親的角色是一位「教導者」,在子女即將長大成人之際,成為子女的精神導師,協助子女做好生涯規劃,激勵他們勇於追求夢想,並教導子女如何築夢踏實。 
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身為爸爸者有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身處今日緊張忙碌、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現代爸爸無不戰戰兢兢地堅守崗位,為家庭生計無怨無悔的付出。然而長期投入工作,與子女相處及互動的機會就較為有限,親子關係自然顯得較為疏離。尤其有些爸爸,較不擅於以語言或行動表達對子女的疼愛與關心,而不容易拉近與子女的距離。
除此之外,現代爸爸欠缺與子女相處溝通的知識與習慣,也不知道在與子女有溝通障礙時,如何向外界尋求適當的資源來解決問題。因此,往往容易與子女產生不必要的摩擦與衝突,成為一位不受子女歡迎的爸爸。追根究柢,這是因為當前國內親職教育不足所致。
輔導專家指出,要成為一位受子女歡迎的好爸爸,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需要努力學習的。例如做好前述四種爸爸角色,即「保護者」、「規範者」、「守護者」與「教導者」的認知與學習,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有成效。換句話說,親職教育中的「父職教育」一直是被吾人所疏忽的。「父職」的學習與教育,不能等到結婚成家,有了子女之後方才開始,而應在婚前,甚至國民教育階段,男性就應具備父職方面的知識,深刻瞭解現代爸爸的責任與義務。如此,才有可能成為一位受歡迎而稱職的爸爸。
黃有志(高雄/高師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