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小學堂】 孟郊〈洛橋晚望〉

文/涼兒(惠茹) |2019.12.26
3917觀看次
字級
台灣氣候冬暖夏涼,宜室宜居,無論是在都市或是鄉下,比較少會看到雪景;若想觀賞雪景,便得要跑上山區,才得以飽覽雪景。 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天津橋下冰初結,

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閒,

月明直見嵩山雪。

台灣氣候冬暖夏涼,宜室宜居,無論是在都市或是鄉下,比較少會看到雪景;若想觀賞雪景,便得要跑上山區,才得以飽覽雪景。所以,對於大雪紛飛的景象可說是相當罕見的,沒看過雪的我們總是抱著好奇與浪漫的想像。小朋友們,你是否也對雪景感到好奇呢?還好,時至今日,仍留存許多古代詩人所創作的關於「雪」的佳作詩篇,才得以滿足看雪的內心渴望。

本詩作者孟郊是唐代的詩人,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孟郊在本詩使用摹寫的手法寫詩,那麼孟郊是如何由近到遠的描繪冬日的景致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洛橋晚望〉吧!

首兩句作者先寫景,第一句「天津橋下冰初結」描寫天津橋下的冰剛凝結不久,足以呈現冬天的氛圍,而詩人的一個「結」字,點出了冬日初雪之景;第二句「洛陽陌上人行絕」時至冬日,洛陽大道上沒了行人,「人行絕」三字是為了冬日的氣氛作鋪陳。所以,作者的寫作手法是先以景鋪陳,運用了視覺摹寫技巧,營造出蕭索的洛陽城冬景,開拓出一個特殊的景象。

第三句「榆柳蕭疏樓閣閒」仍是寫景,描寫榆樹、柳樹的葉禿疏落,掩映著寂靜的樓台亭閣,營造出靜謐的氛圍,而詩人以「蕭疏」帶出了蕭瑟沉寂的畫面。第四句「月明直見嵩山雪」指在明亮的月光中,一眼望去就看見嵩山的白雪,可見前三句烘托的景致,是為了展現第四句「月明映雪」壯闊的氣象。

本詩從天津「橋」下、初結之「冰」,再到蕭疏「榆」、「柳」,還有閒靜之「樓」、「閣」景象不斷的變換,視角也由近處至遠處的「月」、「山」、「雪」,視線逐步開闊,甚至延伸到遙遠的嵩山,呈現出一種靜態的美感。詩中「月明」兩字,不僅點亮了整個畫面的亮度,使得柔而亮的月色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直見」兩字,橫空盤硬語,使人精神抖擻。本詩的作者寫景並不只是客觀的寫景,而是帶有「審美」的意味,因為景沒有了情便死板無味,所以作者於以「月明直見嵩山雪」作結,在明月映雪的氛圍刻畫上,更加畫龍點睛。

小朋友們,欣賞完這首詩後,是否對雪也產生了美好的想像呢?根據日本的傳說,若看見初雪,不妨在心中許下自己的願望,而願望有朝一日便能實現。所以,各位不妨趁著寒假閒暇之時,和家人一起出門觀看雪景吧!在旅行之時,也別忘了要多添加衣物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