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我沒抽煙,也沒有家族病史,為什麼會這樣?」五十三歲張姓女子日前到台北慈濟醫院健康檢查,卻發現左、右肺部出現毛玻璃狀病變,前往胸腔外科門診,胸腔外科醫師鍾政錦懷疑為「多發性肺癌」,透過胸腔內視鏡手術,切片確診為第一期肺腺癌,張女康復後,持續門診追蹤。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之首,台灣每年有超過九千人死於肺癌,每年新診斷罹患肺癌者約有一萬三千人。
隨著生活形態與空氣品質改變,肺癌好發族群也不再僅是菸癮者及具肺癌家族史者。
鍾政錦表示,過往若在病人肺部發現兩處以上的病灶,多視其為轉移性末期癌症,僅能透過化療、放療等內科保守療法治療,五年存活率小於百分之十,但醫學觀念日益進步,近年發現在同樣的致癌因子和基因下,左、右肺有極大可能同時出現病變。
即使為多發性肺癌,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切除並定期追蹤,都能享有好的預後,因此無須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