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展示的鐵路燈號誌燈。
圖/迪化二○七博物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迪化二○七博物館推出「燈──照亮老台灣」特展,一走進館場,樂生戲院、咖啡廳、美容美髮店等各式霓虹燈映入眼簾,彷彿來到一九五○年代的街道。不僅如此,日治時期彈簧燭台、中山橋上瓦斯青銅燈、三○年代農家巡田用的竹編防風油燈、五○年代的桌燈及吊燈等也都一一陳列,為民眾述說著跨越兩百年來台灣燈的故事。
特展昨起至明年六月二十八日展出,共分為五個展區:「城市燈火」、「百工百燈」、「台灣燈」、「燈與生活」及「台灣來電後」。
迪化二○七博物館創辦人陳國慈總監表示,台灣的燈十分精采,從家用油燈、祭祀燭台,到漂亮的玻璃燈等,不僅為了照明,也帶給人溫馨的感覺,甚至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例如,台灣早年家庭代工全盛時期,熱門工作項目就是「組裝耶誕燈」,曾是經濟起飛年代一大助力。
昨天開幕館方邀請雲林文物收藏家李國隆,示範「電土燈」使用方式,點亮半世紀前的老燈具;由於電土取得容易,透過化學作用即可點燃,在電力不普及的年代既方便又可攜帶,就如現在的手電筒一般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