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回憶】 湯圓搓搓樂

文/宋隆俊 |2019.12.20
1904觀看次
字級

文/宋隆俊

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對往昔鄉下農家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故台語及客語都有「冬節」之稱。雖然不一定會大肆慶祝,卻也不敢馬馬虎虎地過。

古早,每遇喜慶或民俗節日,總會打粄做粿來祭神並打打牙祭,孩童們更是將牙齒刷得潔白光亮,就為了吃美味的粿。

記得我還是囝仔時,做粿是相當辛苦的,尤其磨米漿最是累人。因為磨米漿的石磨不是電動的,必需靠人力推拉笨重的石磨,夏天時自然汗流浹背!到了六○年代初,電動馬達磨漿機才問市,但也是有錢人家才買得起,在鄰居家大排長龍等著磨米漿的情景,相信老一輩的人應該都還記憶猶新。

那個年代,沒有現成的湯圓可買,因此冬至前一兩天,家家戶戶都得搓「圓仔」,一來用以祭祖、拜土地公,再者還可以吃湯圓應景,欣慰又長了一歲。湯圓平時不容易吃到,冬至時會搓比較多,鹹甜口味兼具,連吃個幾天也不怕吃膩。

此外,由於鄉下人家幾乎都會養牛來幫忙農事,牛要拉車又得耕耘,說起來也是挺辛勞的。因此每到冬至時,農民就會在牛角上掛幾顆湯圓,慰勞牠們一年來的勞苦功高。

白天須操勞農事,所以搓湯圓大多在夜幕低垂後,於昏黃燈光下搓湯圓,格外地有氣氛。一家老小圍坐在小板凳上,你一言我一句互相嬉笑之餘,手掌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湯圓不但要比誰搓得快,還得搓得圓滾滾又漂亮。

其實,囝仔們哪拼得過大人呢?手中搓著糯米糰,心裡想的卻是湯圓的好滋味,搓出來的不是大小不一就是奇形怪狀,或把湯圓搓成「湯扁」了!如今回想起來,依然忍不住莞爾。

可惜的是,現代人很少親手搓湯圓了。買市售的雖然方便,口味亦很多元,卻也失去了一家人一起搓湯圓的那種樂趣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