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美慧
早年的濁水溪出海口,是撈得到鰻魚苗的。
那日,或許是鰻苗季的尾聲,又或者適逢鄰村大拜拜,大部分撈補鰻苗的漁民皆作客去,當晚的海邊,僅有公公和另外三位同行的村人。四人拖網好半晌,皆無所穫,寒風砭骨,有人提議早早回家。藉著頭頂探照燈微弱的光線,公公發現不遠處的潮間帶似有塊木頭,他心想,撈不到鰻苗,至少撿些柴火,才不枉此行。熟料,愈走愈近才赫然發現,「木頭」是個全身溼透、臉色蒼白,抱膝坐在泥灘上已陷入昏睡的十來歲女孩。
其他人猶豫之際,公公火速抱起尚有一絲氣息的女孩,直奔回家,請婆婆起灶火,讓女孩窩在灶口前暖身子,再熬一鍋粥給她吃。女孩清醒後告知,她住鄉鎮南邊,隻身到北邊的姑姑家作客,回程走錯路直往海邊,海水漲潮她嚇得呆坐原地不敢動,或許因靜坐未掙扎,才未被海水沖走。
當年的女孩,如今也已子孫滿堂,每逢年節,常攜孫上門,感謝公公當年的救命之恩。
公公已過世十多年,而今,濁水溪的水依舊潺潺流動,人間溫情亦世世代代傳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