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新生兒哺乳期最好超過六個月以上。近期有產後護理之家針對不同年齡媽媽,進行一項「媽咪哺乳習慣與營養攝取」調查,發現不同世代媽咪,選擇改善泌乳方式大不同。如三十歲世代注重營養補充、四十歲世代以日常飲食調理為主;調查也發現,台灣新手媽咪哺乳期呈現「M型化」趨勢,哺乳「不到一個月」與「超過一年期」以上者居多,各超過兩成比例。
新光醫院婦產科暨元氣御守產後護理之家主治醫師蕭國明指出,有逾六成媽媽表示,「睡眠不足、壓力」,是造成她們「泌乳不足」、無法親餵的主因。他指出,國內媽媽有三個哺乳高峰期,分別是出生未滿一個月、滿六個月、滿一年以上,其餘時間則不到兩成。調查發現,有六成四的媽媽,將睡眠不足、壓力列為泌乳不足的禍首;其次,認為較少補充湯劑或水分,占四成五;再來,約二成四媽媽,認為飲食不定,是造成泌乳不足的主因。
護理師李君如表示,睡眠充足、心情愉快有助於產婦「發奶」,臨床發現不少產婦因為「睡眠不足」,而無法親餵哺乳;營養師李尉禎提醒,哺乳期間可參考「媽咪樂哺 營養三原則」,以營養均衡、額外補充(如葫蘆巴滴劑),與注意水分充足等,可減輕飽受泌乳困擾的媽咪,面臨缺乳的壓力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