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易怒 恐患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江俊亮 |2019.11.27
3056觀看次
字級
圖說:孩童易怒,可能罹患侵擾性情緒失調症。家長面對這類孩童,應以關心代替責罰,讓孩子的憤怒慢慢平息,進而逐漸學會控制情緒。圖/unsplash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醫師,我的孩子動不動就發怒,好嚇人哦!是不是生病了?」專業醫師章秉純表示,孩童易怒,可能罹患侵擾性情緒失調症。家長面對這類孩童,應以關心代替責罰,讓孩子的憤怒慢慢平息,進而逐漸學會控制情緒。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章秉純表示,兒童的情緒問題,近三十年來已有許多專家學者投入研究,對於兒童頻繁、誇張的「易怒」情形,是否需要以醫療手段介入的探討也愈來愈多。

章秉純舉例說,有一名上小學的七歲學童由父母陪同看門診,父母陳述孩子從幼稚園起就很愛發脾氣,例如不給他手機,孩子就會立即情緒崩潰,大吼大叫;有時在街上大鬧,父母親因為覺得丟臉,只好把手機給孩子。等到上了小學之後,孩子愛發脾氣情形更變本加厲,有時給他想要的東西,仍無法平復他的情緒,甚至會大哭大鬧達半個小時以上,連學校老師都建議家長帶去看醫生。

章秉純指出,所謂「片段式的病程」會有明顯的發病時間,發病時可能做事瘋狂、講話講個不停、晚上好像不太需要睡覺;等到躁期結束,又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這就是「雙極性情感疾患」現象,患者常在兩個極端中擺盪,一下躁、一下鬱、一下又恢復正常。

反觀兒童的易怒症狀,卻不具「片段式的病程」特色,學者於是透過腦影像學研究,發現這類孩童的杏仁核、頂葉、枕葉與額葉在實驗中會出現異常活動,挫折期間後扣帶和頂葉皮質活動減少等,因此誕生一個新名詞「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他說,罹患「侵擾性情緒失調症」的孩童,具有持續的易怒情緒、誇張的情感反應、生理上的過度醒覺等共通特色,同時也都有睡眠時間較少、常處於緊張狀態、注意力差、對挫折忍受度較低等生理症狀。若孩童有情緒困擾,章秉純建議應由專業醫師進行全面性評估,若配合醫師治療計畫,孩子的情緒失調就有改善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