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枇杷樹 文/德禪 |2019.11.24 語音朗讀 100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枇杷樹葉大型,而且翠綠。圖/德禪 貼近觀看枇杷樹的花序。圖/德禪 枇杷果成熟時,鳥雀總是比人先嘗。圖/德禪 枇杷樹開花後立即結綠色幼果。圖/德禪枇杷果成熟時,鳥雀總是比人先嘗。圖/德禪摘下一把熟透的枇杷果,大快朵頤。圖/德禪 文/德禪 秀絹從鳳凰城傳來一張枇杷果的照片,說是昔日的西來大學同事特地遠從洛杉磯帶來,校園裡面的枇杷又成熟了。望著照片中滿滿一整籃子黃澄澄的枇杷,讓我不由得回想起校園中隨處生長的枇杷樹,有母樹,也有幼株,不管是長在邊坡,還是停車場上,非常圓滿的樹型總是增添校園的生氣。 枇杷(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是薔薇科枇杷屬的小型常綠喬木,又叫做「琵琶果」,在華文中,還有些較陌生的名字,例如:蘆橘、蘆枝、金丸、夏果。原產於中國四川和江南,據說是因為果實的形狀像樂器琵琶,所以被稱為琵琶,後轉為枇杷。 依照文獻的記載,早在明末時期的移民就將枇杷樹帶到台灣繁殖,算是台灣常見的經濟水果。但是,能夠非常貼近觀賞植株,則是任職美國西來大學期間,對於隨意散佈於校園內自然繁殖的枇杷樹感到無比的親切! 枇杷樹在離地面不遠的地方就開始分枝,所以只要空間足夠,很容易生長成圓圓胖胖的福相樹冠。樹葉可算大型,濃綠色,呈長橢圓形狀,葉尖銳尖,葉緣疏粗鋸齒。花期很長,從年前的11月至翌年的2月底,白色的小花數量眾多,聚生成圓錐花序,著生於樹枝的頂端。到達盛開的時間,滿樹綠葉白花,饒有一番風味。 最令人期待的,枇杷樹的結果率很高,3、4月就在枝條的頂端掛上串串的果實,由綠漸漸轉為黃色,等到呈現黃澄澄的橙黃色時,便是可以大快朵頤的時機。仔細觀察,新鮮枇杷果的果皮還有細細的絨毛,果肉多汁液,中間有棕色的種子。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真是把枇杷樹的葉片和果實,描述得維妙維肖。 不過,並不是每一棵枇杷樹的果實都能迎合人們的口感,果實的甜度除了決定於成熟程度外,植株的樹齡愈高,摘下來的果實通常也會愈甜!通常鳥雀和松鼠會最先發現香甜的果實,碰巧洛杉磯的人們似乎都很好客,庭園果樹大多只當作觀賞用,果實都留給鳥雀享用。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詩中的楊梅、荔枝,大家比較耳熟能詳,至於盧橘,就是廣東粵語對枇杷的稱呼。英語稱枇杷為loquat,就是粵語「盧橘」的音譯。 另一位宋代的詩人宋祁也有詠枇杷的詩:「有果實西蜀,作花凌早寒。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土都不可寄,味咀獨長嘆。」可見,當時也將枇杷果實稱為黃金丸,或金丸。 中藥漢方的「川貝枇杷膏」,就是將枇杷葉晒乾後,與其他藥材煉製而成,具有熱胃、清肺、降氣、化痰的功效。 前一篇文章 【節氣花藝】 小雪 下一篇文章 最美一所小學 熱門新聞 01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2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3【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一坡翁2025.11.1104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5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2025.11.1106【臆想截圖】 蔥蘭今生與來世2025.11.1107比利時國小師生 靜坐、抄心經2025.11.1108【論愛談情】愛,無須卑微2025.11.1109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10鳳凰颱風來襲 桃園、宜花、澎湖今停班停課2025.11.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綠意秘境】百年荔枝樹下的北屯老樹公園【藝象空間】又變‧釉變 彩瓷五重奏【植然生活】錫葉藤 南美的紫藍精靈【草木堪為友】大葉欖仁 葉子像羽扇【森活日誌】意外的香遇【視覺DJ 】給自己按個讚 作者其他文章【草木堪為友】翅果鐵刀木 黃色花序像燭台【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草木堪為友】小葉欖仁 層層綠蔭如傘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