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朋友揮毫臨摹《肚痛帖》。圖╱陳夢茹
【本報桃園訊】肚子痛寫出來的書法你看過嗎?唐朝有草聖之稱的張旭在肚子痛時留下一幅萬世流傳的《肚痛帖》,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為推廣書法教育,自八日起至明年二月二日展出「玩筆弄墨—兒童書藝體驗展」,現場有多項書法活動供民眾體驗,用手寫的方式展現出文字的流動性與線條的自由性,深入了解書法藝術的多元內涵。
昨日邀請到桃園知名書藝家段亭安現場詮釋《肚痛帖》,帶領小朋友拿著有如掃把大小的特製毛筆一起揮毫。段亭安表示,《肚痛帖》是由唐朝張旭所著,全文僅三十個字,字跡因肚子疼痛而像是在畫圖,這次於現場臨摹《肚痛帖》,著重於呈現給民眾的視覺感受,因此在力道有所加重。
展區中還有香港新媒體藝術家張瀚謙帶來書藝創作《封筆-墨池記》,作品結合科技,讓民眾能自行填上字體,體驗寫書法的自由與趣味,再經由投影幕匯集投射,讓民眾可以比較一下自己與大師的字體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