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豪回母校金山國小教舞 解決時間、金錢壓力 獲獎連連 翻轉偏鄉學童命運 嚴師返鄉教學 舞出常勝軍

李祖翔 |2019.11.02
4526觀看次
字級
從做道具、化妝、編舞到找團體補給營養品,江家豪總把學生擺在第一位。圖/江家豪提供
金山國小舞蹈社十年有成,孕育出傑出小舞者。圖/江家豪提供
從十五歲開始當舞蹈老師的蔡孟廷(右),總以親自示範代替講理論。 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位於偏鄉的新北市金山國小舞蹈社,資源匱乏,學生沒有舞鞋練舞,舞蹈社老師江家豪和小助教蔡孟廷,經十年努力,學生成為比賽常勝軍、獲獎連連,也翻轉偏鄉學童命運,讓他們潛力被全世界看見。

回母校教舞的江家豪,因緣際會成立了舞蹈社,第一年就獲得全國學生舞蹈比賽甲等,學校在沒有社團預算的條件下,為他爭取時薪兩百元鐘點費及社福機構補助,他也盡力發掘有天分的孩子,教「很酷的側翻」,默默聚集十五名小舞者。

「舞蹈社挑選的不是資質,是態度。」曾是職業舞團成員的江家豪,謹守專業,是孩子眼中出名的嚴師,從拉筋到跑、跳、側翻、滾地。他說,只要個人賽獲得全市第一,就能進入決賽,全國前三名即有機會直升國高中舞蹈班。懂得掌握身體節奏的孩子,走藝術領域也有好發展。

學舞要投資的時間和金錢都很驚人,江家豪卻盡力為孩子免除後顧之憂,放學練舞老師陪,肚子餓了向社福機構申請營養品補助,腳痛了塗藥膏、冰敷,買不起道具老師熬夜自己做;考量到跳個人舞比較能受專家青睞,他又無償為每個人編舞,更讓孩子有機會跳主要位置,經費用盡後,也只要求家長為孩子買一雙舞鞋,其餘的讓學校來想辦法。

孩子愛上跳舞

成就感來源

學生從剛入社時的每天哭、覺得辛苦,到主動要求讀舞蹈班甚至當學弟妹榜樣,自我督促,轉變與成長讓老師欣慰;畢業後返校表演,讓家長感受跳舞的魅力,也讓江家豪自豪不已,笑說小孩愛跳舞、改變懶散作息是他成就感來源,珍惜教學緣分則是教學動力。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二年級的蔡孟廷,江家豪是他的啟蒙恩師也是十年練舞益友,但他面臨不能當舞者的沉重考驗,一是得不到家人支持,二是過度訓練出狀況,他卻沒有氣餒,加倍努力,不只返校當起小老師,還立志出國、成為全能舞者。

蔡孟廷愛上跳舞是在小學四年級受邀加入舞蹈社時,和混齡的夥伴一起窩在小地板教室練舞,那種快樂和學長學姐的優異表現,促使他走入專業舞蹈班。

起初父母不贊成他跳舞,老師不只一次到家中懇談,還邀請爸媽跟著去比賽一次,看孩子表演,感受那份喜悅;蔡孟廷也努力證明自己的功課不差,他憑著臨場表現考取北藝大,求學路上從不偷懶,向以色列舞蹈家Hofesh Shechter、世界級舞蹈大師阿喀郎、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看齊。他常說:「技不如人,所以要加倍努力。」

好不容易練出底子時卻發現腰疼,由於資源不充裕,從國中拖到高中才就診,醫師診斷第五腰椎斷裂,建議開刀止痛,但不能再跳舞。蔡孟廷立刻決定不開刀,勤練腹肌、改變發力位置,「我可以與痛共存,我相信身體應該是舞者的工具而非障礙!」

助教蔡孟廷

為舞與痛共存

蔡孟廷十五歲在金山國小當「老師」,教舞特別有耐心,會用親自示範代替說理,善用比喻,如要學弟妹想像身體沉在蜂蜜般的綿綢,或像雲霄飛車衝刺後破繭而出,對身體如何運用更有體會。當老師五年,他體會到「身體條件不好,不等於跳不好」,今年再度挑戰為兩名學生編舞,他要讓孩子在十一月的比賽讓評審驚豔。

江家豪的第一批學生才就讀大學,已有人成為舞蹈老師,代表台灣出賽,師生一起做的大夢正在世界各個角落發芽茁壯,聽到他們故事的人,都難以想像一位熱血老師能阻擋環境劣勢,帶大家走出偏鄉、享受不設限的人生舞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