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美術館 以異人視野 開啟想像與探討 曹麗蕙 |2019.10.28 語音朗讀 22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美館林志明館長(中)與策展人許家維(右)及何子彥。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國立台灣美術館自2007年開始主辦「亞洲藝術雙年展」,今年邁入第7屆 。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印度藝術家祖列伊哈.喬杜里的錄像、聲音、混合媒材作品《排演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廣播電台》。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泰、美兩國藝術家合作錄像創作《在一個滿是怪人的房間裡沒有歷史5》。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寮國藝術家澤・舂的貼布繡作品《陰間群鬼像》。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台灣藝術家丁昶文以舞台、錄像和聲音呈現作品《處女地》。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馬來西亞藝術家于一蘭的《蘇祿海的故事:馬來短劍之歌》。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馬來西亞藝術家羅斯里胥安姆.伊斯梅爾,結合複合煤材裝置與錄像、繪畫、參與物件創作出《時間邏輯》。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中國大陸藝術家劉窗的創作《比特幣礦與少數民族田野錄音》。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德國和蒙古混血藝術家鐵木爾.斯琴,作品常透過科技來審視人類歷史和自然世界的基礎,反思人類獨尊的位置,圖為結合雕塑、燈箱、虛擬現實影像的綜合媒材裝置《東、南、西、北》。 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文/記者曹麗蕙 新加坡、印尼、日本、台灣等藝術家對殖民與二戰歷史,有什麼不同的切入觀點和感受?全球瘋行的比特幣產業又和少數民族之間會有什麼關連?殖民議題與科技、生態的關係又是什麼? 第7屆「亞洲藝術雙年展」10月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盛大開幕,今年主題為「來自山與海的異人」,由台灣與新加坡藝術家許家維、何子彥擔任共同策展人,探索當代藝術家如何對亞洲地區政治、歷史、經濟層面的人文以及科技議題進行「重新解讀」,並透過「非人類」視野和地質尺度的思考,開啟參觀者更多想像和探討。 「亞雙展」今年共邀請16個國家地區,30組藝術家及團隊參與,展出作品囊括繪畫、裝置、錄像、行為表演、工作坊等多元形式,委託創作則有9件。 許家維表示,展名「異人」靈感來自日本古語「稀人」,原意指帶著禮物、遠道來訪的神明;延伸而來的「異人」指涉他族、神鬼、流亡者等非我族類,或連結兩端的中間者,如巫師、異國商人等。他認為,「異人是一個中介者,是我們與另一世界溝通的管道,透過與異人相處、互動與刺激,得以重新審視自我、所在的社會,甚至是物種的界限」,「這是來自異人的禮物,讓本土文化有機會產生轉變和更新」。 何子彥進一步分享,展名中的「山」和「海」分別代表贊米亞(Zomia)與蘇碌海(Sulu Sea),都非以國族概念畫定的區域。其中贊米亞指的是越南中部高地至印度東北這一片海拔300公尺以上的廣大高地範圍;蘇祿海是太平洋和南中國海之間的邊緣海,兩者可延伸解釋為相對於平地社會的異地,或超越人類視點之異境。另一組概念「雲端」與「礦物」則是從對流層到地底深處,是超越人類尺度的時空觀,描繪人、物與科技之間複雜的關係樣態。 解開刻板印象 產生創造空間 許家維表示,台灣處在不同地區的交會處,既非東北亞也非東南亞,「由於地理與歷史的特殊性,可以讓東南亞和日韓議題產生碰撞和交會,並在台灣這裡看出許多議題的複雜性,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 因此這屆「亞雙展」的重點工作並非「定義」,而是「解放」、「鬆開」。「為什麼我們在亞雙展中要談『空』,因要把既有的詮釋框架、意識形態先鬆開,否則馬上歸類、貼標籤,就沒有創造空間了」。 許家維表示,台灣民眾在展覽中會看到過去較少注意到的地區、議題與觀察角度,過程中或許能慢慢解開既定的刻板印象。回到所屬生活後,可能也會有些不同,他笑說:「文化與生活若能對許多刺激,保持一種開放度,就能讓本土文化產生轉動和更新。」 重新審視自我 轉變本土文化 在與「贊米亞」地區相關的作品中,中國大陸藝術家劉窗的《比特幣礦與少數民族田野錄音》是在東南亞山區進行少數民族田野調查的作品,該地區因雨季水量豐沛,造就水力發電廠提供比特幣礦場大量電力需求的現象,作品交織民族誌、生態、科技等不同面向。 泰國的寇拉克里・阿讓諾度才與藝術家亞歷克斯.格沃伊奇的最新錄像創作《在一個滿是怪人的房間裡沒有歷史5》,取材自泰國12名孩童與足球教練受困洞窟中被拯救的事件,反映泰國傳統思惟、自然環境、科技發展、政治與文化之間的關係。 與「蘇碌海」相關主題的作品中,台灣藝術家邱承宏醒目的大型風帆裝置《破碎的羅曼史》,是這次「亞雙展」委託新作之一,他以1819年探險家迪蒙.迪維爾為文本,敘述海洋探險與洋流、文化政治之間的關係,試圖提出不同於過去以人類中心的宇宙觀,並與多樣性的材料進行對話。 日本藝術家田村友一郎結合裝置與行為表演的《背叛的海》,介紹現代健美運動歷史,透過虛擬對象為三島由紀夫的敘事旁白,揭露二戰期間美軍進駐橫濱而間接帶動健美傳入日本的故事。 印尼藝術家安塔日沙的裝置《共同資產#4》,運用戰爭期間參與戰宣或記錄戰時景況的日本知識分子們的傳記內容創作,挑戰歷史學者的敘述方法,並持續反思各種讓人們參與與介入歷史的方式。 另外,台灣藝術家丁昶文的裝置作品《處女地》,源自殖民者運用殖民地風土和生態資源開發疾病解藥「奎寧」的歷史,奎寧的功效也為殖民者提供了深入熱帶叢林和島嶼的新機會,成為另一種鞏固帝國的武器;作品以舞台、錄像和聲音等多樣元素,讓身歷其境的觀看歷史成為可能。 「亞雙展」自10月5日展至 明年2月9日。 前一篇文章 生活時尚華麗工藝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下一篇文章 校長留聲機 傳承文史 熱門新聞 01【故事你與我】充滿正能量的小姑2024.10.2802【生態攝影】 賞鳥趣 假日騎機車與野鳥相遇2024.10.2703【詩】小瑕疵2024.10.2804【未來超能力】 腦波溝通 隔空解碼2024.10.2705【人生百味】我很好2024.10.2806佛光山傳授五戒菩薩戒 海內外戒子清淨身口意2024.10.2807【院線片】清新微甜戀愛物語《擅長捉弄人的高木同學》2024.10.2608中華傳統宗教總會 團結宗教促和諧2024.10.2909【中醫專欄】 天涼了,會讓您頭痛嗎?2024.10.2610【老師的話】 為何學佛?2024.10.2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睽違16年登台 大河之舞 奇美博特展 揭尼德蘭畫師祕辛影子與光 記錄孫榮輝歌仔武林6款竹製手提包 獲台灣工藝獎台灣運動文學特展 重溫場上熱血時刻維也納少年合唱團 故宮快閃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