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生命」與「生死」疑難FAQ(六)

文/慧開法師 (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19.10.27
1681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 (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承上周)問題點:有關事業成功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係,所產生的困惑。

分析與解答(續):承上周所討論的,有關事業成功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係,客觀而言,雖然沒有直接、絕對的關係,但是可以有相對、間接的關係,我會在下文中舉一些實例來說明。

《論語》〈學而篇〉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孟子》〈離婁章句上〉孟子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韓愈在其〈師說〉一文中有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無論古今中外,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企業成敗的主要關鍵,還是在每一個企業自身的「本業」和「專業」上面,因此,企業主與其團隊成員,必須要有足夠與其企業相應的「專業素養與能力」,這是企業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礎與根本,然後再加上其他能夠促使企業成功的諸多要素,這一部分也是企業管理的專業課題,但非本文主題,在此就不討論。

至於宗教信仰在企業的經營與成功上面,能夠有什麼樣的功能?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任何助益嗎?有的!企業家如果有正信的宗教素養,對於企業可以做為一種「增上緣」,換言之,對於企業經營與成功可以有加成的效果。

星雲大師說:「信仰是有層次的,信仰可以決定人生未來的去向。」如果一位企業家有高層次的宗教信仰,不但可以決定他個人人生未來的去向,也可以引導其企業未來的發展。我在這裡所說的「高層次的宗教信仰」,並不意指某一特定的宗教信仰,可以是佛教,可以是道教,也可以是基督教,甚至於接近宗教信仰的靈性追求……等等。

在此舉一個實例,就是締造蘋果奇蹟的靈魂人物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1955~2011),他從學習瑜伽開始,逐漸瞭解禪修和禪定,進而接觸並瞭解佛教,後來成為一位認真修禪的佛教徒,跟隨日本曹洞宗乙川弘文禪師(Otogawa Kobun, 1938~2002)習禪。賈伯斯從里德學院返回矽谷後,他經常到乙川弘文所主持位於洛斯阿爾托斯(Los Altos)的禪宗中心修習禪法。

賈伯斯創辦NeXT公司時,還特地禮請乙川弘文禪師擔任公司的精神導師,為員工講解禪修的智慧。一九九一年三月十八日,賈伯斯和妻子勞倫娜.鮑威爾(Laurene Powell)在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舉行婚禮,主婚人正是乙川弘文,可見佛教在賈伯斯心目中的分量。再者,賈伯斯夫婦兩人都是素食主義者,勞倫娜還開辦了一家在加州北部向零售商和一般大眾出售健康有機食品的公司。

賈伯斯的辦公室有兩百多平方米大,奇特的是,裡面幾乎什麼家具都沒有,房間中央只有一個坐墊,是用來打坐的,賈伯斯每天禪修的習慣已經多年。在做決策前,賈伯斯會先靜坐禪修,然後讓屬下將相關的產品設計一併放到墊子的周圍,再來決定選擇哪個、放棄哪個。當心定下來的時候,一個人的直覺會非常的清晰、敏銳,這就是禪修的妙用。

佛教與禪宗的理念不僅讓賈伯斯提升了他的精神與靈性層次,更讓他擁有了簡潔的人生目標與審美趣味,禪修啟發了賈伯斯的創作靈感,所有的蘋果產品設計都體現出佛教與禪修的簡潔流暢之美。

禪宗的宗旨是「直指人心,不立文字」,賈伯斯所開發的iPad, iPod, iPhone等平板電子產品,都有一個特點,就是“No button”,沒有按鈕,沒有鍵盤,用手指滑動來操作,可以說是充分體現「直指人心,不立文字」。另外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賈伯斯後來的穿著,總是一件黑色圓領套頭的T恤,也是“No button”,沒有鈕扣的,也帶有一種「禪味」。

我再舉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 1863~1947)。雖然福特的正式宗教信仰是屬於美國聖公會(the Episcopal church)的基督教信仰,但是根據英文版的《維基百科》,福特確信有輪迴轉世的生命,而且他的前世是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在賓州「蓋茲堡戰役」(一八六三年七月一日~三)中陣亡的一位士兵。之後,於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也就是蓋茲堡戰役結束後四個半月,林肯總統在蓋茲堡國家公墓(Gettysburg National Cemetery)揭幕式中發表了著名的「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哀悼在蓋茲堡戰役中陣亡的將士。(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