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個人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及團體醫療奉獻獎得主合影。
圖╱林澔一
【本報台北訊】少子化時代下,每個孩子都寶,第二十九屆醫療奉獻獎昨舉行頒獎典禮,今年最特別之處為許多得主皆是「孩子的守護神」,改善偏鄉接生環境,為罕病兒、兒虐孩童,甚至無聲胎兒發聲,注入希望之光,成為光亮之所在。
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持平是今年個人獎得主之一,他是「不存在的孩子」的發言人,一份胎兒異常的報告、所有醫師皆認為該打掉的孩子,他賭上信譽,堅持替被放棄的胎兒,透過檢驗未培養過的羊水,找尋可以活下去的證明。
當陳持平抱著當初自己認為可以留下的孩子健康又漂亮,他把這些經驗寫成論文,建立新的標準流程,被收錄在經典醫學教科書,救下上千個小生命,成為無聲胎兒的保護傘。
促成罕病基金會成立、罕病立法的馬偕醫院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炫沛為個人醫奉獎得主,身為罕病孩子守護神的他,卻在頒獎舞台上被妻子笑稱是「不負責任的爸爸」,林炫沛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罕病童上。
第一線守護台灣孩子的還有翻越中央山脈,位於後山的台東是全台婦產科醫師最少的縣市,當地三成寶寶都是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奉獎個人獎得主郭成興接生,曾在五年前創下單月接生七十八名小孩紀錄,但隔月健康就亮紅燈,仍無怨無悔,他說,獲獎最大意義在於激勵更多年輕醫師赴台東貢獻所長。
不願台灣再有任何兒虐案的女法醫尹莘玲,創立台灣首個驗傷醫療服務,把鑑識技巧運用到兒虐驗傷,成為為受虐兒發聲的「俠女」,她說,身為一位母親,心疼每個受虐兒,盼從學校通報孩子有傷開始,就能依科學鑑定及早介入,見一個救一個。
第二十九屆醫療奉獻獎的獎項包括八座個人獎、特殊貢獻獎及團體奉獻獎各一座。個人獎得獎人為連文彬醫師、郭成興醫師、林炫沛醫師、陳持平醫師、杜元坤醫師、尹莘玲醫師、陳宏基醫師、簡志成醫師;特殊醫療貢獻獎得獎人則為余幸司教授;團體獎得獎團體為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原鄉工作團隊。
副總統陳建仁致詞時說,台灣今年在近九十個國家「健康照護指標」進行評比,取得世界第一。這項佳績歸功於第一線的醫療、公衛人員,就像幽暗中綻放光芒的燈塔;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說,未來會出現受得主影響的年輕人,將奉獻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