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地球】 生物變少了,然後呢?(三)

文/摘自《從世界變得寂靜開始:物種多樣性的衰減如何 |2019.10.24
1074觀看次
字級

文/摘自《從世界變得寂靜開始:物種多樣性的衰減如何導致文化貧乏》臉譜出版

在我童年時所閱讀的藍色封皮童話故事集中,就出現這些故事或是類似的故事情節:主角在探險中遇到阻撓,整個世界卻無動於衷、灰暗無情,最後是野生動物救了人類。螞蟻、蜜蜂和小鳥,化身為訊息傳遞者或是意外中的救難者或幫手,成功達成超人般的艱難任務,這樣的內容不僅出現在《格林童話》,在其他文化、作者的故事中也可發現蹤影。《安徒生童話》裡的「猶太人國王」曾說過:「向螞蟻學習智慧」。

動物與人類都曾經在共同居住的世界中,經歷生活中的挑戰並設法解決其中與自然科學相關的問題。一直以來,螞蟻的「群聚能力」讓科學家相當著迷─不僅是昆蟲學家,也包括數學家與電腦工程師。我們可以觀察到螞蟻在覓食初期是隨機移動,並且沿途留下費洛蒙,而晚些出發的螞蟻則會選擇費洛蒙濃度高的路徑前往覓食處(費洛蒙濃度較高,表示螞蟻往返覓食處與巢穴的速度較快,也就是路徑較短),最後使得每隻螞蟻都走最短的路線。昆蟲世界中,每一個個體都有自然凝聚為團體的神奇能力。蜜蜂的感官能力不僅超越我們,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就連演化歷程與我們相似的脊椎動物,也頻頻帶給我們驚奇。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鳥類的認知能力、方向感與其生態、社會知識的了解尚不完整,神經科學家會秉持如同我們持續研究未知領域的精神,持續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可以理解動物所展現的童話般的能力,因為這在自然法則中是可能的。如果我們試著去了解牠們是如何擁有這些能力,那麼我們也可以在可能的範圍內試著效法,就像我們可以用人類的聲音和語言的音素,模仿動物的叫聲,縱使這些行為看似有些笨拙。

螞蟻的細心

以丹麥生理學家奧古斯特.克羅之名命名的克羅原則(Krogh's principle)說明,每一個生理學中的疑問,都有某種生物最適合用於此問題的研究,也有可能是一種非常稀罕、在遙遠偏僻的世界意外尋得的生物。例如,黃石公園溫泉裡的微生物具有能夠承受高溫的酵素,在分子與生物工程研究的過程中,此酵素讓許多研究得以進行。水晶水母具有的綠色螢光蛋白質的基因,是研究基因排列與細胞的蛋白質定位不可或缺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跳蚤體內幫助彈跳的枝節彈性蛋白也成了市面上具高承載能力的可再生原料。

特別像是小鳥與具有社會組織的螞蟻、蜜蜂與白蟻都可作為模範。因為人類經濟體系的架構有如大自然的結構,因此我們能夠從中找到經濟問題的解答,與實現資源運用的最佳化。這些絕對不是《格林童話》裡說故事的人所發現的,那些人只是到處撒撒小謊,或是穿鑿附會地說故事。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能夠從真實生活、細胞、蛋白質與化學元素中找到模式。

「螞蟻從來不會塞車」,因此,牠們的運輸網被用來作為研究與改善交通混亂的模型,並作為對數構造的基礎,使邏輯問題得到最佳的解答。曾觀察螞蟻列隊前進的人就能親眼見證:植物用自身分泌的糖分賄賂螞蟻─當作是付給牠們的運輸費─螞蟻會像在搬運沼澤中的珍珠一樣,搬運野生紫羅蘭的種子或是其他植物的種子。在牠們的高效率之下,這些具有社會組織架構的昆蟲,上演了生動的大自然經濟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