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水利局耗時3年興建的三鶯水資源回收中心,總面積高達13公頃。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編輯張睿杰/綜合報導
位於新北市鶯歌區的三鶯水資源回收中心,為台灣首座汙水處理設施地下化,結合多元綠地景觀公園所設置的水資源回收中心,2017年初動工,去年園內綠地部分先行開放給民眾使用,今年3月汙水處理設施也正式啟用,總面積高達13公頃,每日可處理2萬8千噸汙水,提升三峽及鶯歌地區民眾的居住環境及衛生,並改善淡水河及大漢溪主河段水域的水質,不再飄臭味。
圖說:三鶯水資源回收中心有兒童遊具、體健設施、自行車道及租借站,提供民眾遊憩空間。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由於園區主要作為綠地使用,水利局將汙水處理設施採地下化設計,園區內建築物僅占4%,其他開放綠地空間高達96%,居全國之冠。水資中心園區內除了有兒童遊具、體健設施、自行車道及租借站外,水池邊可見到白鷺鷥、環頸鴴等水鳥的蹤跡,從空中俯視也能「鶯鳥展翅」景象,還有民眾會在園區訓練自家眷養的鸚鵡。
水利局河川工程科長黃茂松表示,三鶯水資源回收中心處理後的汙水,除了回收供廠內設備使用外,也提供園區內綠地的澆灌及景觀水池的補注水。此外,也提供民眾騎乘自行車、跑步、放風箏、遛寵物等各種戶外活動空間,成為親子遊憩景點,希望藉由近距離的接觸,讓民眾了解汙水處理廠不再是惡鄰居。
圖說:三鶯水資源回收中心為台灣首座汙水處理設施地下化,結合多元綠地景觀公園所設置的水資源回收中心。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