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楓橋夜泊〉是大家小學時就必須背誦的詩,其意境如歌如畫美極了!可惜幾年前到蘇州特地一訪,不巧過了開放時間,只能對著牆上寒山寺三字拍照留影。
圖/王雙寬
文/王瑋名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楓橋夜泊〉是大家小學時就必須背誦的詩,其意境如歌如畫美極了!可惜幾年前到蘇州特地一訪,不巧過了開放時間,只能對著牆上寒山寺三字拍照留影。
寒山寺原是唐代貞觀時期高僧寒山和拾得在此掛居過而改名,後世傳說寒山和拾得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化身,其傳說由來已久,在清代時,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拾得為和聖、合聖,在我國民間稱為「和合二仙」。後來,傳說拾得東到日本傳法,寒山最後就在蘇州寒山寺圓寂。此作父親畫的高雅筆妙,二位仙人在山林間靜聽松風,殊是仙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