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對於今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得主,國內學界均對其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學者分析,加拿大美籍宇宙學者皮博開啟近半世紀人類理解宇宙大爆炸後的演化史;瑞士天文學者梅爾、奎洛茲則發現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證明地球不是孤獨的。」
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研究員吳建宏表示,宇宙學是研究宇宙起源、演化及結構的科學。四十年前,學界對於宇宙理論學的著作十分稀少,「只有一、兩本,皮博是其中一本」。皮博發展出一套理論工具與演算法,解譯宇宙如何從大爆炸後,形成現今的宇宙,且對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暗物質、暗能量都有貢獻。
清大天文所教授賴詩萍也表示,目前宇宙中只有百分之五的物質已知,從恆星、行星到人類萬物。但還有百分之九十五屬於人類未知領域,由「暗物質」及「暗能量」所組成,是啟發人類現代物理學的重要推手。地球所屬的太陽系具有八大行星,早期理論推測,宇宙存有如太陽系般行星系統,但因測量技術,「理論一直未得到證實」,直到梅爾、奎洛茲的觀測結果,引發天文學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