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讓心臟變形 游泳跑步可改善

楊旻芳 |2019.10.07
4185觀看次
字級
圖說:久坐讓心臟變形 游泳跑步可改善。圖/取自網路。

記者楊旻芳 / 綜合報導

說到愛心的形狀,大家想到的都是我們最常見的那個圖案,那圖案就象徵跳動的心臟,但心型的圖案一開始並不是指心臟,而是由女性風滿圓潤的臀部演化而來。恰巧有研究顯示,心臟的形狀會因為帶動臀部的運動而改變,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心臟在耐力得到了進步。不過天天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同樣也會增加心臟負擔,人類心臟結構形狀的改變,讓現代人難以應對高血壓性的心臟病。不過透過養成游泳跑步等運動習慣,可以改變心臟的形狀,回到健康的形狀。


圖/取自網路。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PNAS》期刊上發表研究,指出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心臟在耐力得到了進步,但是每個人能夠進步多大程度,就取決於你是跑步還是賴在沙發上,意即心臟的形狀會因為帶動臀部的運動而改變。

演化從猩猩變成人 心臟從爆發力變耐力


圖/取自網路。

這個研究指出,人類天生具有耐力,在200多萬年前這一點就已經證實了。迫於生存的壓力,人類告別穿梭在大樹之間開始直立行走,於是人類的肌腱關節就愈來愈發達,與我們的遠方親戚「黑猩猩」的區別也就愈來愈大。

得益於持久的耐力,人們可以進行長時間的體力活動,而黑猩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進行高強度的戰鬥和奔跑,但持續時間不長,需要不定期間歇性休息。那麼,耐力持久的人類與黑猩猩之間,在心臟構造方面到底有何區別?

經研究團隊比對人類成年人和黑猩猩心臟結構,發現長跑運動員組的左心室更大、結構細長、室壁更薄,這有助於長時間大量供血;足球員組和久坐不動組的,左心室長度較短、寬度較大、室壁更厚。黑猩猩組則具有最厚的心室壁、最短的心室腔,對於黑猩猩來說這種心臟構造,有利於在高強度活動時,確保有足夠的血液流向大腦,保持清醒的意識。結論是人類的耐力比黑猩猩強。

變形的心臟恢復 就靠長跑及游泳

研究人員指出,即便是沒有進化的壓力,天天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同樣也會增加心臟負擔。更為諷刺的是,在進化過程中,人類心臟結構形狀的改變,讓現代人難以應對高血壓性的心臟病。

也就是說,按照現在的都市上班族久坐生活方式,現代人的心臟是無法好好適應的,左心室長度較短、寬度較大、室壁更厚的構造,讓心臟病的風險上升。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堅持長跑或者游泳等耐力活動,心臟的形狀變化是可逆的,不過這需要你堅持多年養成運動習慣。


圖/取自網路。



圖/取自網路。

情緒也會影響心臟形狀

影響心臟形狀的另一因素是情緒。在20年前,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一種名為章魚壺心肌症的心臟病,也就是「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心臟在面對巨大的壓力或悲傷時,比如被提分手,會急劇收縮。不過,這種症狀通常在幾週內就會消失。但是,在急性期,它可以導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當然,心碎症候群並不是主要導致心臟變形的原因,說到底,想要阻止心臟變形,還是要拒絕久坐,進行耐力運動,保持健康好心情。


圖/取自網路。

參考資料:Selection of endurance capabilities 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pressure and volum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human heart

期刊小檔案:《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出版商是美國國家科學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每年會發表 3000 篇以上的研究論文,涵蓋科學各領域 – 物理學、社會科學、生物學 – 所有文章皆需「能讓大眾讀者理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