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投訊】台灣多數面積是山地,登山為許多民眾的熱門活動。但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發現,登山活動盛行部分山友為了克服失眠和高山反應,常自備安眠藥、丹木斯、威而鋼等藥物,擔心山友隨便服用藥物後,反而增加意外風險,建議最好還是經過醫師診斷再配合使用相關藥物才安全。
玉管處表示,登山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但海拔超過二千四百四十公尺即可發生高山肺水腫,超過二千七百五十公尺即可發生高山腦水腫,三千公尺以上則有急性高山症問題。根據調查,登玉山山友有超過四分之一符合急性高山病的診斷。
另外,許多山難事件與高山症有關,高山腦水腫造成走路不穩而墜崖,因急性高山病的虛弱或高山肺水腫的呼吸困難,造成行動遲緩以致無法到達避風寒的營地而失溫等情形。所以有許多山友為了預防高山症,會選擇自備藥物應急,卻產生濫用問題。
玉管處副處長林文和說,登山最常見因缺氧、壓力等因素容易失眠,而多數安眠藥具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導致血氧降低,在高海拔可能會增加高山症發生機率,也會有夢遊、頭暈、反應變差、宿醉效應等副作用,應避免服用安眠藥。更重要的是,副作用可能會導致錯失救命時機,民眾登山應攜帶個人藥物,千萬別任意勸別人服用。
他建議上山幫助睡眠三寶,眼罩、耳塞、暖暖包,提供山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