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膝蓋? 量力而為安全登山

 |2019.09.30
4465觀看次
字級
銀髮族登山,應該避免裝備重、節奏快、步伐大。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國內郊山眾多,登山已成為許多銀髮族不可或缺的休閒生活。有人說,登山爬階是最傷膝蓋的動作;也有專家認為,在正確的姿勢、訓練下登山,並不會加速膝蓋退化。銀髮族到底能不能爬山?該做好什麼樣的準備,才能讓登山成為安全又開心的休閒活動。

「相較於平地走路,爬山對膝蓋的傷害確實比較大,且下山和下樓梯時,膝蓋需承受體重四倍的壓力。」聯新國際醫院骨科主任侯咸仰醫師表示,以爬同一座山、同路線距離來看,肥胖者比瘦子吃力,也就是說體重愈重的人,爬山時的膝蓋負擔就更大。

不過,影響程度也不是爬一、兩次山,膝蓋就會壞掉。膝蓋對人體而言,就像車的輪子,用久會磨損退化。膝蓋的組織,例如軟骨,並沒有大家想像的脆弱,它其實是很強壯的,只是經過日積月累使用、使用不當、過度使用,還是會磨損。

侯咸仰醫師表示,爬山運動是優點多於缺點,銀髮族只要膝蓋沒有問題,不過度使用讓膝蓋超出可承受範圍,仍然可以爬山,不必因噎廢食,但是要「量力而為」。

勿突增登山量

適度休息別逞強

常見傷害膝蓋的錯誤登山習慣,包括:一、背負行李裝備過重。二、動作節奏太快趕行程、步幅(步伐)太大。三、長時間過度使用膝蓋,超過個人能力範圍,例如,一次攻頂或是總路程太遠,沒有適度休息。

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醫師吳易澄表示,登山常見的運動傷害是肌肉骨骼的問題。登山時膝關節需承受扭轉力和壓力,研究顯示,爬山下坡時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三至四倍;在蹲下時,髕骨的壓力會上升到八倍之多。

吳易澄建議,不要突然增加登山量,如果不適,暫時減少強度,是避免膝關節受傷及其他登山運動傷害的最重要原則;登山前熱身、穿戴護膝或使用髕骨帶,可保護膝蓋,減少疼痛發生的機率。

慎選規畫路線

訓練肌力要謹慎

很多研究都指出,運動的人,相較於一般久坐不運動的人,關節不容易退化,因為穩定的下肢肌力,是減緩退化的重要因素;即使有退化性關節炎,仍可從事登山活動,但應選擇坡度較和緩的山,可增加肌力,有效減小膝關節的負荷。

如果膝蓋已退化到出現疼痛,應先就醫了解狀況,再評估是否適合登山運動,並以不加劇疼痛為原則,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

至於有駝背狀況輕微者,可從比較平緩的山開始,如果會影響上下山視線或視野,建議謹慎選擇登山路線。

有髕骨股骨症候群、滑囊炎與膝膕肌腱炎者,可能會因下山速度太快、肌力不足等情形而產生發炎狀況;踝關節穩定度不夠者,也極易產生急性踝關節扭傷。

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二十五、體重過重的人,登山對膝蓋造成的負擔大,建議選擇其他運動類型,先強化肌肉與適度減重,再進行登山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