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游宏隆(左)跑到南澳研究室,找出有利鄭守讓認祖歸宗的資料。圖/資料照片
【本報新北訊】香魚之父,台灣復育櫻花鉤吻鮭主要功臣鄭守讓,去世九年了,但每年的中秋節,鄭守讓的三十位好友都會收到他女兒寄來的月餅,收到這盒月餅,有感傷有懷念,還有滿出來的感動。宜蘭縣政府民政處長游宏隆說,他以為鄭達娟為父親送月餅,三、五年就會結束了,沒想到今年又收到,「我們吃的不是月餅,是她暖暖的孝心」。
鄭達娟說,父親早年在宜蘭南澳做研究,晚年回來台北靜養,即囑咐每年中秋送禮事宜,對象多為曾經協助過他的親友約有三十人,連續數年直到二○一○年離世,她在寄發訃聞時,決定要接收父親這些朋友,繼續在中秋節為父親寄月餅。
這不僅是感謝大家對父親的相知與相挺,同時也是一年一度的問候。鄭達娟說,她以感恩的心接收父親的朋友而送禮,當然不會有「人在人情在,人亡人情亡」的想法,因此也沒有考慮要停止送月餅的念頭,會繼續走下去。
鄭爸爸 鄭成功第10代孫
鄭守讓是鄭成功的第十代孫,生前想改為鄭成功第十代孫名字,完成認祖歸宗的心願,但到處碰壁,直到遇見當年任職於蘇澳戶政事務所主任游宏隆。游宏隆說,鄭老先生常一早從南澳搭火車來,戶政事務所還沒開門他就在外等候,來了二十多次,最後他協調從寬認定,讓鄭守讓完成心願。
游宏隆說,鄭守讓希望把自己也把父親的名字改回來,在戶籍上聯結在一起,不單單只是改名字那麼簡單,他從祖譜下手,聯繫台南戶政所全力協助,最後設法從寬認定,鄭守讓在高齡八十七歲那年,終於拿到全新身分證,好開心。
游宏隆說,每年中秋節收到鄭伯伯的月餅,那段往事就會跳出來,能參與鄭伯伯生命中的一部分,與有榮焉,這也是他在公職生涯上最值得懷念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