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灣首部為有機農業量身打造的「有機農業促進法」今年五月三十日實施,農委會預計十年後有機農業面積可翻四倍。但台中市有機農地面積比例偏低,僅占全市耕作面積百分之零點六二,即使翻倍也差桃園等縣市很遠。農業局長蔡精強表示,有機作物產量與農戶不足,無法契作造成惡性循環。
農業局今年將獎助青農,請學校加強採購在地有機食材,力求擴大種植面積。
現代人養生,對有機食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農委會去年公布「有機農業促進法」今年五月實施。原台中縣是傳統農業縣,在有機農業的表現,光從面積計算遠落後鄰近縣市。
蔡精強說,農業局已著手整頓外埔有機集團栽培區灌溉及土壤,原合約農戶全數解約,將引進青年加農的成員進入耕作。台中舊有的機農業政策須重新檢討,目前有機農作的產量不足,難以契作。
不過台中市政府行銷有機食材過於消極也被批評,不少學校使用午餐食材還得向外縣市購買。以桃園為例推動「天天安心食材」計畫,三天有機蔬菜、一天吉園圃蔬菜、一天非基因改造食材,五天都採買桃園在地產品,桃園有機農業、有機蔬菜耕作面積不斷成長,蔬菜產銷班具有競爭力,吸引許多青農投入,甚至還可供應新北等縣市學校午餐所需。
台中市農業局表示,已經請教育局協助營養午餐採購案使用一定比例或次數的在地食材,建置平台資訊,供學校聯繫業者加強採購。
另研究設置有機農產品拍賣區可行性,正在尋找適合地點設置有機農夫市集,增加行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