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農場 500人自給自足

 |2019.09.03
189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荷蘭出現共享農場,為防全球暖化導致這低窪國家遭淹沒,二百個家庭決定改變飲食及農作方式,共同營運合作社自給自足,從離家不遠的農場直接獲取蔬果等糧食。

每周繳350元會費

所有食材隨你吃

法新社報導,位於荷蘭南部博克斯特爾的「大家農場」(Herenboerderij)合作社,由當地數以百計消費者組成,共同決定種植數十種蔬果,並雇用農民照料供應雞蛋的雞等。博克斯特爾是人口約三萬人的小市鎮。

大家農場合作社共同負責人柯亭(Douwe Korting)說:「成員主要目標是採較能永續的方式,吃到天然產品,並讓產地靠近居住地。人們真的開始看見不同飲食方式的改變是至關重要的。」

支付二千歐元(約新台幣七萬元)的入社費,即可用一人每周十歐元(約新台幣三百五十元)的價錢,自共享農場取得當地各類當季食材。只要從城裡騎腳踏車十分鐘,就可抵達這片占地二十公頃的農場。

產地到餐桌距離

踩個單車就到了

大家農場負責人驕傲地表示,這些新鮮食物現在占五百人三餐的六成。創辦人范德維爾(Geert van der Veer)表示,農場的指導原則是「就算用新科技,所有事物也要環繞自然的需求與資源」。

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CBS),集約式農業成功讓荷蘭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農業出口國,共享農場在這個國家是個破天荒的想法。但這個四分之一國土低於北海海平面的國家,對全球暖化特別沒有抵抗力,科學家更認為農業是造成暖化的要角。

聯合國近來發布報告警告,為遏止全球暖化,得盡快改變世界各國目前運用土地生產糧食的方式,否則糧食安全與健康將會陷入風險之中。

范德維爾表示:「如果想讓雙腳保持乾燥的話,我們的生產系統與飲食方式需要有根本上的改變。」

荷蘭農業部長史考登(Carola Schouten)六月揭曉一億三千五百萬歐元(約新台幣四十七億元)的新補助計畫,要幫農場主往「循環」農業轉型。這份計畫目的是「不再盡可能低價生產,而是在生產時把原物料的損失減到最少,以及管理土壤、水與自然」。

隨著第二座共享農場要在荷蘭中部開張,范德維爾強調,擁抱更簡單的農產方式,不代表要避開新科技。他說:「農業發展道路過去幾年逐漸變窄,現在撞上牆了。我們在運用科技之際,必須回到一九五○年代的農耕方法,因為當時我們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柯亭也說:「肯定的是,農業必須得改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