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海龜 七成枉死

文/彤彤 |2019.08.25
1641觀看次
字級

文/彤彤

台灣漁民經常誤捕綠蠵龜、赤蠵龜等保育類海中生物,上岸後往往必須送至農政單位擇期野放,令漁民不勝其擾,但上述獲救的海龜還算是幸運的,因為有更多海龜因被漁網纏繞、無法掙脫而溺斃海中或衰竭而死。

根據林務局委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台灣海洋大學建立的「海龜通報救傷系統」統計,二○一四年僅有三十五件海龜擱淺通報,二○一五年則激增到一○五件、二○一六年一九二件、二○一七年一八三件、二○一八年一五七件,今年一月一日至六月十四日即多達一三九件,獲報案件中高達六成海龜死亡,台灣沿岸宛如「海龜墳場」。

有「綠蠵龜之父」之稱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指出,海龜死亡原因分為「人為」及「自然」因素,包括冬春交替期間擱淺數量增加、漁民誤捕、海龜誤食海廢垃圾,其中以人為最嚴重。

程一駿表示,台灣海岸線約一六○○公里,海龜多以沿海為棲地,然而沿海充斥工業區、農耕地、港口、濱海遊樂設施、垃圾場等,導致廢棄物易流入海中。

「海龜沒有牙齒跟舌頭,無法判斷東西是否可食!」程一駿說明,海龜遇到沒有見過的東西,便會設法吞下肚,所以常誤食漁網、魚鉤、塑膠垃圾等,或遭漁船、網具撞傷,進而死亡,「海面下死的甚至比擱淺的還多!」

程一駿說,從近年通報資料分析,死傷海龜以綠蠵龜為主,占八成左右,其次是赤蠵龜,擱淺的海龜中僅三成是活的,最容易發生擱淺的地區為新北市及宜蘭縣。新北市擱淺「熱點」為貢寮區,因該處地形為內灣,水流較緩,許多漂流的海龜會從他處帶到這裡沖上岸,所以記錄到的海龜多為擱淺類型。

宜蘭縣府農業處統計,截至今年五月,近四年來共有七十隻海龜擱淺或被漁民捕獲,其中二十六隻不幸死亡,探究原因,海龜為覓食誤闖漁網無法掙脫是主因之一;其中以頭城鎮及蘇澳鎮東澳地區最嚴重,因海域分布有多處定置漁網,導致海龜在追逐魚群時陷入網內,後誤遭作業船撈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