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Carina
漁民在捕魚時,很難避免在無意間捕到目標以外的魚種,像是小魚、保育魚類甚至是海龜,都可能成為誤捕對象。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捕獲的海洋生物中,約有四成遭到丟棄或誤捕,而這樣的情況可能危害海洋生態系統發展,以及加速稀有魚種滅絕的危機。
早年蘇格蘭漁民為了配合歐盟漁業限額,被迫將不具市場價值的魚類丟棄。為此一名英國設計師Dan Watson設計出一款LED漁網,漁網上有許多發光圓環,即使用力拉緊漁網,圓環開口也不會因此變小,且搭配LED燈發光設計可以警示小魚,讓牠們知道自己受困、增加從圓環中逃脫的機會。
漁網上的LED燈有兩種發電模式,一種是電池發電,而另一種是動力充電;動力充電的圓環內部有渦輪,當海水通過時能把沖刷的浪潮轉換成電力,所以不需換電池。
此外,近年來愈來愈多國家的漁民了解特殊漁網的重要性,便加以改良。來自美國的漁民Christopher Brown便設計了一款「魷魚式漁網」,依照魚類不同習性,來區分瀕臨絕種的魚類,他在漁網底部設計一個逃生通道,讓習慣往深海游的大比目魚,可以有逃脫機會。
此外不只是魚類,全球也有成千上萬的海龜因為看不見水底,經常受到漁網不當誘捕而淹死。海洋與大氣研究聯合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Marine and Atmospheric Research)的研究小組發現,海龜可感受特定LED燈波長,若將此波長的LED燈固定在漁網上,可有效降低海龜誤捕機率。此漁網也先後在墨西哥、秘魯和印尼進行實驗,結果發現,使用特殊漁網可有效降低約六成海龜遭誤捕的機率。
研究小組亦發現,不同的光波長對各種魚類也有不同的影響,目前正在研究紫外線對於雙髻鯊(鎚頭鯊)的行徑路線有何影響。
(本文原載於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