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化刺激 提升離島教育

記者羅智華採訪報導 |2007.07.29
1059觀看次
字級

在休閒風氣大行其道下,綠島、蘭嶼等離島成了新興的旅遊觀光景點,每到夏日總會湧入一波又一波的觀光旅客,為當地居民帶來觀光收益。不過,在當地教育工作者眼中,離島地區教育資源不足,比譗偏遠豃地區還偏遠,首要之務應是教育扎根。

豔陽高照的七月仲夏午後,一群來自全國各地高中的美術班學生齊步踏上台東綠島,開啟教育部舉辦的藝術文化夏令營序曲。

對這群正值青春年華的高中生來說,這是一場期待已久的暑期學生活動,讓他們可以從藍天碧海的綠島風光中激發更多創作的藝術靈感,而對當地的學生而言,則是一場難得的文化盛會,因為這是教育部首度在綠島、蘭嶼等地舉辦的高中美術班藝術夏令營,藉由這群美術班學生的「登門造訪」,也讓文化刺激不足於都會地區的離島學生有了一次文化交流的難得機會。

在休閒風氣的大行其道下,近年也帶動一股離島的旅遊風潮,頓時座落於台灣東南方海面上的綠島、蘭嶼也成了新興的旅遊觀光景點,每到炎炎夏日總會湧入一波又一波的觀光旅客,為當地居民注入了一股不小的觀光收益。

不過,在許多教育工作者眼中看來,比起如何吸引更多外地觀光客,離島地區更應該做的首要之務是著力在「百年大計」的教育扎根。

「除了觀光資源的開發外,離島地區更需要關注的是當地教育問題」,從台灣飄洋過海到蘭嶼中學擔任教官近三年的葉炳吾忍不住有感而發道出他所觀察到的離島教育景況。

放任式管教 失去競爭力

身處雅美族(達悟族)主要群聚地的蘭嶼,長期站在第一線教育現場的葉炳吾說,天性樂觀豁達的雅美族人對於孩子的管教方式明顯不同於台灣都會區的父母,在台北、高雄等地的大城市,都會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方式往往是捨不得放手,從生活起居到學校課業都管教嚴格,只要孩子的考試成績比上次退步一些些,父母的反應往往會比孩子本身來得更緊張,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學習成就不如人,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本島內的補習班可以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接著一家開的原因之一。然而,反觀蘭嶼當地,則是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管教方式。

「蘭嶼父母很愛孩子,但卻不見得會管孩子」,葉炳吾說,或許是民族性使然,當地有不少雅美族父母是採取放任式管教,孩子放學回到家,不會像許多台灣父母會要求孩子立刻寫完家庭作業,對於課業成績的要求也不會像台灣父母那樣重視。

從教育觀點來看,不過度干涉孩子的教育或許是讓孩子可以「自由學習、快樂長大」的良方,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過度放任的教育方式卻可能讓孩子因此失去教育競爭力、缺乏激發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的動力。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也成了家庭教育與學校功能能否成功發揮的重要關鍵。

五歲還難以辨識一到九

除了父母的管教方式外,更令葉炳吾擔憂的是「隔代教養」問題。蘭嶼就業機會少,不少年輕父母為了養家活口,只能離鄉背井、前往台灣本島找尋工作機會,在青年人口外流的情況下,教育孩子的重責大任自然而然就落在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這也是為什麼蘭嶼的隔代教養家庭比例始終居高不下的原因。

然而,對年邁的祖父母來說,要用一己之力照顧年幼孫子就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肩負教導孩子讀書寫字的重擔。加上祖父母普遍會「愛孫心切」,即使課業成績每下愈況,也不忍苛責,總認為等到孫子年紀大一點之後,自然就可以迎頭趕上落後的學習進度,殊不知幼兒教育是學習階段的重要基石,很多東西如果現在沒學好,長大後再教就「為時已晚」。

因為如此,也讓不少學童的學習情況處於「原地踏步」的階段,一位在蘭嶼當地國小教書的年輕老師曾私下表示,在她剛來蘭嶼教書時,曾被這裡的學生程度嚇了一跳,因為不少孩子即使到了四、五歲都還無法正確辨識出一到九的阿拉伯數字。

她表示,這樣的教育情況在台灣都會區學校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在蘭嶼當地的幼兒教育卻是隨處可見,讓她很擔心蘭嶼孩童往後的教育之路該如何走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