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鎮。
青石板的小巷,曲曲彎彎,古樸、幽深。兩旁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房,土磚、黛瓦、青苔。一扇扇舊式木門對巷而開,望進去,裡面長弄深深,如一支幽靜的小曲,從遠古而來。在夏日悠長的黃昏,我偶爾從這裡漫步走過,看到有年邁的老人坐在門口,擇菜,或納涼,目光悠長,滿含無限的守望。聞得見院墻裡花朵的芬芳,有的墻頭上長滿野草,或有果木的枝條逸出。生命在這裡靜靜成長。
曾經,這裡是小鎮最熱鬧的繁華地段。當時最大的商店———供銷總店便設在巷的中心地帶,裡面有最齊全、價格最公道的生活必需品,每天從早到晚顧客源源不斷,牽動著每家每戶的生活脈搏。全鎮唯一一家金融機構———信用社在這裡,雖然業務清閒,卻緊握時代經濟命脈;唯一一家企業———鍋爐廠也在這裡,每日機器的轟隆聲傳遞著生活的欣欣向榮。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逐漸有私營商店、飯館、小吃部興起,它們全都無一例外地聚集到這裡。小巷有了空前的繁華與熱鬧,終日人流如織。人們像趕集一樣,有事無事總在這裡穿梭。不管是購物還是趕熱鬧,來一趟,總能盡興而歸。
住在巷子裡的人家,具有近水樓臺的優越感,他們是這裡的主人。每天清晨,聲聲雞鳴中,家家戶戶的木門吱呀一聲,次第拉開,然後一擔擔水桶晃悠在肩頭,到附近的水井汲水,清涼的井水灑在青石板上,睡夢中的小巷慢慢甦醒過來。炊煙升起來了,飯菜的芳香在小巷裡迴旋,人聲稠密起來。太陽升起來,迎著朝陽的小巷清新如洗,充滿活力,敞開胸膛迎接四面八方聚攏來的客人,慢慢彙聚成一條河流,在小巷裡緩緩流動,一日一日。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小巷慢慢冷清下來。像一匹倦怠的戰馬,曾經的叱吒風雲,曾經的激越飛揚,已成一段逝去的回憶。小巷太狹窄了,小巷太擁擠了,搭不下時代的舞臺。所有的商店、企業、單位,全都搬了出去。這裡只留下千年不老的石板路,和一排排磚瓦房。也還有零零散散的住戶,大多都是外來租住的,作為臨時的棲居地。老街就像留在人們心頭的一場夢,繽紛過、精彩過,留下幾代人的美好記憶。曾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萌發了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有一天,這裡能被打造成具有江南特色的精美小巷,讓那些具有小巷情節的一代一代人,來這裡追夢、尋夢。讓埋藏在心底久遠而深情的懷念,穿越時光的隧道,涉水而來,找到心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