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背影

◎簡政珍 |2007.07.28
1288觀看次
字級

背影相對於正面,是遮掩與曝顯的雙重面向。呈現背影,意味正面隱藏不見。但隱藏是曝顯的邀約,沒有正面的表情,卻提供表情的暗示。頸子上過長的頭髮,擺動中略顯僵硬的手臂,移動的雙腳似乎放不開腳步。他在想什麼?是前面有一個忽隱忽現的窟窿?還是行走的步履,踩上了時間的傷痕?

由於隱藏正面,可以引發想像,影像處理上,可能增加另一層的思維縱深。善用背影的導演,可以讓電影映象呈現複雜的意涵。也許角色A的眼光,只能看到另一個角色B的背影,但鏡頭可以繞到B的正面,讓觀眾看到B背影之後,臉上閃現的烏雲,也可以讓觀眾看到臉上表情的弔詭,而發現映象與旁白的非同步。導演更可以利用一面鏡子,讓A同步看到B的正面與背面交互襯顯與塗消的雙重情境。

現實有趣而複雜的是,人生並沒有一個導演,幫我們同步呈現背影與正面的影像。有時,知的適度退隱,是美感經驗的先決條件。朦朧的「知」,讓前面原本熟悉的路,似乎多了一點詭異的芬芳,雖然那是季節錯亂造成的誤會。水流來自何處?那是遠山與白雲間,知識縫隙裡的泉水。水流往何處?大海的波瀾是想像寄予的答案,雖然它早在不遠處被溽暑蒸發。一個陌生女子的背影搖曳生姿,讓我們想像一張令人驚豔的臉孔,而且讓那張臉孔不要在路旁反射的櫥窗裡曝光。

假如把背影的想像,詮釋成不願面對真相,文學創作或是人生之旅,可能墜入虛假的浪漫。智慧的成長,在於知與不知的拿捏。相信有前世來生,但不必追究其身份與細節。相信語言能傳達訊息,但也相信訊息潛藏縫隙。相信即將消失的背影,將在另一個角落另有天地,但也相信背影的主人可能不敢面對晨光。不想去看一個背影正面的顯影,是因為要保留「不知」的美感與想像,但清晨散步,路面上的血跡卻牽引意識,去面對水溝裡流浪漢的屍身。

記憶中,母親矮小的身影,撐起金瓜石長年的雨聲。青少年的睡夢,捲縮在僵硬的被窩裡,劈柴的聲響,喚起夢境,去面對濕答答的黑夜。黑夜似乎是為了未來遠景的晨光準備旅程。日夜交替,往事不再,當年背著書包的自己,兩鬢已泛白。母親風濕的殘痕不能換回歲月,但時光依舊,在情緒思維的空隙裡上演的,是她望著牆上父親遺容的眼神,更常出現的是,她在雨中清晨走向工地穿著蓑衣的背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