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圖藏經首度出門 佛館開展 人間社記者陳雅容大樹報導 |2019.08.11 語音朗讀 102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佛陀紀念館舉行的「佛經寫本與刻本特展」,八月八日登場,展期至十一月十七日。圖╱人間社記者謝青秀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其背後流傳的歷史故事,最令人印象深刻。圖╱國家圖書館提供 此部《金剛經》為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木刻雙色印本,呈現古代印刷技術的里程碑。明代以後,朱墨雙色印刷技術逐漸成熟,此為當時技術的先驅。圖╱國家圖書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陳雅容大樹報導】百年難得一見,國家圖書館典藏藏經首度出館,現身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九日隆重開幕的「穿越時空.法寶再現──佛經寫本與刻本特展」,國圖特別精選館藏二十一組二十四件珍貴且具代表性的善本佛典,吸引民眾一覽藏經風采。 國家圖書館典藏的佛教古籍、藏經,首度跨出國圖大門,其中包括三部「國寶級」佛教經典:舉世第一本雙色套印佛經──元刊朱墨雙色套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存世極為稀少的金代版本佛經──金皇統間私人刊印《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全經鏤版精細、毫無缺損的宋刊本《妙法蓮華經》。另有六件敦煌寫經,包括不同時代的寫經、經論、經疏等,稀有罕見。 其中四件珍貴特藏:包括流傳最具故事性、並為館藏最早刻本的《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宋刊小字梵夾本《妙法蓮華經》、圖文並茂的禪宗法門《牧牛圖頌》,以及清代人物版畫上乘之作《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圖說》等,讓參觀民眾嘖嘖稱奇。 朱墨雙色《金剛經》 印刷技術里程碑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稱《金剛經》,內容闡釋一切法無我之理,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此經以三十七塊雕版雕印而成,一卷一冊共四十紙、二百面,其中經文為大字朱印,注文則以小字墨印,卷末有朱墨套印寫經圖。此部佛經為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木刻雙色印本,呈現古代印刷技術的里程碑。明代以後,朱墨雙色印刷技術逐漸成熟,此為當時技術的先驅。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卷軸裝,僅存卷三、卷六各一卷,卷三有二十二紙,卷六有十九紙,每紙約二十三行、每行十四字。卷首各有一弘法圖,題字「趙城縣廣勝寺」,纂錄者釋宗悰,貞觀末年曾就學於玄奘大師之門。此經又稱《沙門不敬俗錄》、《集沙門不拜俗議》、《沙門不應拜俗事》、《不拜俗儀等事》,凡六卷,為有關僧尼是否禮拜君親之討論集。集錄關於沙門應否拜俗之奏、詔、敕、啟等,總分作三篇:〈故事篇〉、〈聖朝議不拜篇〉、〈聖朝議拜篇〉。可惜因年代久遠多已佚失,存世極為稀少,此本頁面完整,珍貴罕見,極具特殊歷史、文化與學術價值。 塵封雷峰塔千年 《寶篋印經》顯傳奇 《妙法蓮華經》經摺裝,宋刊小字梵夾本,原木護板,卷首有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沙門舟達受篆書「秀州惠雲院宋.妙法蓮華經」。全書末署「比丘德求受持」,並鈔補宋紹興二十九年(一一五九)宋釋德求刊跋。《妙法蓮華經》一稱《法華經》,梵語原名應為「薩曇芬陀利修多羅」。「薩曇」中文譯為「妙法」,「芬陀利」譯為「蓮華」,「修多羅」譯為「經」。漢譯版本超過七種,其中以鳩摩羅什的譯本流通最廣且影響最深遠。 《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簡稱《寶篋印經》,其背後流傳的歷史故事,最令人印象深刻。此經由唐代高僧不空譯成漢文,書寫、誦讀此經,或納入塔中禮拜,能消滅罪障,長壽延年,得無量功德。此經為北宋吳越國王錢俶,為其愛妃黃氏建造「雷峰塔」時,發願印造八萬四千卷,建塔時並將此經置於藏經磚中,再砌入塔內供養,距今有一千多年歷史。一九二四年九月一場暴風雨過後,雷峰塔轟然倒塌,塵封千年的佛經遂得出土重見天日。而坐落於西湖畔的雷峰塔,不僅以景致宜人博得「雷峰夕照」的千古美名,又有《白蛇傳》人蛇相戀的淒美民間故事推波助瀾,聲名更加遠播! 此外,圖文並茂的禪宗法門《牧牛圖頌》與清代人物版畫《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圖說》等,都是國家圖書館難得一見的珍貴典藏,藉由此次特展,與民眾結下殊勝法緣。 前一篇文章 現代版血經 筆畫現虔誠 下一篇文章 藏經承載無數人心血 要讓人人都懂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緬懷星雲大師 全球佛教學者暢談人間佛教245校雲端交流 凝聚三好共識推廣生命教育 林聰明獲特殊貢獻獎西方寺瑜伽課 接引民眾結法緣元宵乞龜 390兩大金龜亮相基督城地震10年 佛光山領眾祈願 作者其他文章全國佛光童軍 分享成果策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