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一名高中生因為一堂公民課作業,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join平台)提案,要求「全國漸進式禁用免洗餐具」,逾五千人連署,獲環保署正式回應,加速減塑政策推動,宛如台版桑柏格。減塑不僅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下一代的健康,及地球永續;免洗餐具業者、塑膠業者應及早規畫轉型升級。
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去年八月起在國會前靜坐抗議,掀起「周五救未來」的氣候罷課行動,全球一百三十多個城市逾一百八十萬人走上街頭,呼籲政治人物正視氣候危機。
在台灣,這名高中生兩年前以「我愛大象大象愛我」名義在政府join平台提案,當初外界並不知道這是十六歲高中生王宣茹的提案。眾多連署人中,台北與新北分別有上千人連署,該生所在的新竹縣市合計約二百多人,顯示附議者雖然不認識提案者,卻認同該項提案,因而促成這項提案成案,由行政院進一步召開跨部會協作會議來解決問題。
環保署推動減塑多年,中央政府理應以身作則,不過,各部會開會,中午用餐時,便當業者習慣提供免洗餐具,與會者也習以為常。兩年前,行政院召開「全國漸進式禁用免洗餐具」協作會議,當天中午用餐,便當業者按慣例提供紙便當盒與免洗筷,引發眾人尷尬,從此之後,跨部會協作會議一律改用不鏽鋼環保餐具。
減塑政策由於牽涉許多部會,涉及民眾行為改變,及免洗餐具業者的轉型,困難度較高。這項協作會議邀請利害關係人參加,包括免洗餐具業者、環保團體、參與連署的社會人士等,會議中,免洗餐具業者表示,生產免洗餐具是基於市場需求,如果沒需求,也就不會生產。因此,原本在光譜兩端的對立者,找到共同點。如果消費者不用免洗餐具,業者也就不會生產。
從政策層面來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認為,王宣茹兩年前在國發會join平台提案,獲環保署正面回應,且加速減塑政策推動,意義非凡。這項join電子平台提供一個公開管道,讓全國各地年輕人發聲,以網路取代馬路,一方面監督政府,另方面促成政策改變,並凸顯台灣民主政治的開放與多元。
塑膠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幾乎無所不在。《從搖籃到搖籃》作者布朗嘉指出,一般大量生產的聚酯纖維衣服、普通飲水瓶含有毒的重金屬銻,但許多人不知道這有害人體健康。電腦滑鼠、電動刮鬍刀、掌上遊樂器、吹風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散發導致癌症的化合物。這些都是拙劣設計與品質所產生的副作用,要避免這些危害,廠商必須從源頭做最好的設計。消費者必須認識塑膠的危害,以消費的力量迫使廠商做出改變。
減塑關係下一代的未來,全國漸進式禁用免洗餐具的落實,從年輕人開始,從點、線、面串聯,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一堂公民課引導學生們透過join平台參與公共政策,促進政府與民間的溝通,也開啟許多改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