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癌症連續三十七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為了提高癌症標靶治療的精準度,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藥物設計及系統生物團隊與台北醫學大學乳癌研究團隊合作,研究近兩千種「膜蛋白」對應於十五種癌症之生化調控網路,開發「癌症膜蛋白調控網路(CaMPNets)」,大規模建立膜蛋白與癌症的關係,創下全球首例。同時找到一種可抑制乳癌移轉的抗憂鬱藥物,目前已向美、歐多國申請專利中。研究成果也同步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交大生科院教授楊進木說,膜蛋白是目前疾病診斷及治療最重要的標靶,也是最困難的研究議題。他強調,膜蛋白已被認為與諸多癌症息息相關,若解開膜蛋白如何透過蛋白質交互作用,進而調控生化途徑,導致癌症形成,就有助於從根本找出治癌方法,對癌症診斷與標靶藥物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北醫醫學科技學院教授何元順表示,團隊同時致力於研發擁有三彈頭導向的新型抗體藥物,分別針對尼古丁受體和HER-2進行靶向標定,第三個彈頭則攜帶目前臨床最新的治療藥物精準出擊,直接殺死乳癌細胞,為乳癌患者一大福音。
楊進木研究團隊近期在科技部AI計畫及高等深耕計畫中,積極提出精準醫療相關技術,並推出「華陀精算(AIP4)」平台,為全球唯一能提供疾病檢測、疾病亞型分析到藥物開發的全方位整合平台。去年獲科技部未來科技展「未來科技突破獎」及「最佳媒體關注獎」,「癌症膜蛋白調控網路」即為該平台核心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