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降速至30公里 10月執法

 |2019.08.07
1759觀看次
字級
日本東京畫設3D圖示,讓駕駛視覺認為道路變狹窄而減速。 圖╱中原大學教授趙家麟提供

【本報台北訊】全台不少學校、醫院及住宅區,每到尖峰時間就可見汽機車呼嘯而過,全台各地近年擴大推動「交通寧靜區」。

交通部昨天預告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針對未設車道現、行車方向線等狹窄道路,行車速度從時速四十公里降到三十公里,目標今年十月一日上路,一旦違規,可依法處新台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百元以下罰鍰。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報告,行人與車輛碰撞時,行車速度若從四十公里降到三十公里,致死率也可從百分之三十五大幅下降至百分之十。

國際上將速限管理列為提升道路安全關鍵因素,交通部近年也推動「交通寧靜區」,並設置限速、禁鳴喇叭等標誌,違規就可取締。不過學者提醒,教育、執法及工程必須跟上腳步。

鑑於全台很多縣市都在推動鄰里交通改善計畫及交通寧靜區,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九十三條,規畫針對未畫設車道現、行車分項線或分向限制等道路,也就是較為狹窄的巷弄限制行駛速度,從每小時四十公里降到三十公里,盼能減少肇事嚴重程度。

交通部表示,國內很多縣市都在推動鄰里交通改善計畫、交通鄰近區,交通部五月十日邀集內政部警政署、直轄市政府交通局、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及運研所等單位討論,各地方政府無不同意見。

為推動落實交通寧靜區,並考量實務上各道路型態交通流量的行車速度,交通部為此推動修法,目標可在十月一日上路。

日本3D鋪面

讓駕駛減速

不過,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趙家麟指出,交通寧靜區真正精神是要讓駕駛謹慎開車,他以日本為例指出,像在日本東京西日暮里巷弄內,近年就透過3D鋪面讓駕駛透過視覺感覺兩旁干擾物變多、道路變窄,他觀察駕駛真的會因此「被騙」而減速。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羅孝賢則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如何落實執法與教育。

他直言,台灣最大的問題是駕駛行為,狹窄巷道內雖然汽車開不快,機車卻幾乎都用衝的,他觀察也發現台灣駕駛太聰明,即使畫設立體鋪面,也會迅速「看破手腳」再橫衝直撞。

羅孝賢認為,當駕駛沒有意識、不守法時,修法都只是宣示意義,唯有透過執法或採科技執法,警惕違規的駕駛,才能代表修法是「來真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