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上海新時尚 解決垃圾分類難題 文/記者鄭鈞天、杜康、張夢潔、何欣榮 |2019.08.03 語音朗讀 22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宇泰景苑」小區內,社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協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圖/新華社 向居民發放的垃圾分類相關材料。 圖/新華社 虹口區嘉興路街道虹葉居委會黨總支書記王靜華(左三),在「宇泰景苑」小區內與居民一起參觀利用廚餘垃圾堆肥建造的「一米菜園」。 圖/新華社 虹口區嘉興路街道虹葉居委會黨總支書記王靜華(左三),在「宇泰景苑」小區內與居民一起參觀利用廚餘垃圾堆肥建造的「一米菜園」。 圖/新華社社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在虹口區嘉 興路街道「宇泰景苑」小區花園內 的廚餘垃圾堆肥桶邊,討論交流。圖/新華社 文/記者鄭鈞天、杜康、張夢潔、何欣榮 擁有2400多萬常住人口的上海,現在開始以精細化、科學化的方式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習慣。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乾垃圾、溼垃圾」4大種類;個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款人民幣200元;單位如果進行混合投放或混合運輸,最高可罰5萬元…… 今年七月一日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的日子,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垃圾分類正在改變當地居民傳統「一包丟」的習慣。 條例施行當天,新華社記者在上海隨機走訪幾個居民區發現,垃圾分類投放工作基本有序。在虹口區的「宇泰景苑」小區,不少「上班族」出門前已將垃圾分好,提著兩袋「乾溼分離」的垃圾來到小區固定的兩個投放點來傾倒垃圾:乾垃圾直接投入乾垃圾桶,溼垃圾則在除袋後投放到溼垃圾桶,再把裝溼垃圾的塑料袋投放到乾垃圾桶裡。整個投放過程動作嫻熟。 根據小區所屬的虹葉居委會黨總支書記王靜華表示,該小區早在今年三月一日就已啟動了垃圾分類推進工作。「第一天,不少居民拎著兩袋垃圾,站在垃圾桶前猶猶豫豫,還需要志願者幫助分揀。不久後,大多數居民對垃圾怎麼分就有自信了,但溼垃圾除袋還需幫忙。現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都能做到準確投放、主動除袋。目前我們的志願者隊伍也已順利『下崗』。」 王靜華說,如今居民都習慣了在每天早上七時三十分至九時三十分和傍晚六點至八點兩個時間段「做這件麻煩事」,小區的垃圾分類成效正在顯現。「三百七十一戶居民家庭原來每天只能產生零點七桶溼垃圾,分類後每天可產生三點五桶多,是原來的五倍之多。」 每天早上七時到九時,傍晚五時到七時是長寧區北新涇街道新涇八村的垃圾投放點開放時間。黑色、棕色、紅色、藍色四種垃圾桶一字排開,兩名由小區居民「兼任」的志願者早上七點不到就守在投放點前,與居委幹部和物業員工一起拿著長夾子、戴著橡膠手套,迎來陸陸續續來扔垃圾的居民。他們耐心地對居民垃圾開袋檢查,指導居民進行乾溼垃圾正確分類。 做了三個多月的志願者、年逾古稀的王阿姨表示:「不少年輕人看到我這麼大年紀還在幫他們分垃圾,就不好意思不分了。」 不少居民表示,雖然「定時定點」投放垃圾並分類,改變了固有的垃圾投放習慣,但現在大家的環保意識都提高了,他們正在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中。 分類工作做細做實 規定施行之後,「拎得清」被新解為「手裡拎著垃圾能分清的上海人」……各種詼諧的段子背後正是上海市民積極廣泛參與的寫照。 記者調查發現,上海正通過精細化、科學化的「繡花工夫」把垃圾分類工作做「細」做「實」。在「一小區一方案」的策略下,各街鎮、各小區正讓垃圾分類投放新規平穩落地。 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狄梁認為,垃圾分類之所以順利推進,主要是前期政府、基層組織、機構和熱心居民群策群力,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街道和各居委早在二○一八年底即開展調研,分析實行垃圾分類的難點,邀請小區的樓組長、業委會、物業、保潔員一同研究如何推進,確定每個小區的合理方案。」 「今年春節過後,居委會陸續走入三百七十一戶宇泰居民的家門,送上『三件套』入戶包——一本垃圾分類指導手冊、一個冰箱貼和掛壁式垃圾袋支架。手冊由志願者手繪,冰箱貼上印著自編的分類口訣和分類搜索二維碼。垃圾袋支架是專門訂製的,可在櫥櫃門上夾個塑料袋,溼垃圾就能很方便地扔進袋子裡。」王靜華說,居委會和志願者們還在小區進行了一系列宣講活動,橫幅、海報、分類指示牌等……「這些『熱身動作』就是要讓居民意識到垃圾分類真的要開始了。」 推進工作不僅要精細化,更要科學化。「工作推進前期也有一些居民不理解,錯過開放時間就把垃圾扔在小區空地上;更有一些居民把垃圾扔在居委會門口。我們也進行了反思,推進垃圾分類之前得充分做好調研,充分徵求居民意見。」閔行區合生城邦三街坊黨支部書記湯唯娟說,針對周末居民想睡個覺、垃圾產生量比工作日更多的情況,小區增加了「中午十一點半到十二點半」的垃圾投放時間段。 有規矩也要有溫度 針對特殊需求和困難,不少小區也採取了人性化舉措。對於獨居或下樓扔垃圾困難的老年族群,閔行區、徐匯區、虹口區等的多個小區採取了物業「托底」的方式。再如有些小區「九九六」工作制的白領居民占比較高,往往趕不上垃圾投放時間,就設立了延時投放點。湯唯娟說:「垃圾分類既要有規矩也要有溫度。」 在科學性推進方面,虹口區還專門成立「上海虹口新時尚垃圾分類事務所」,讓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成為標準化流程。不少街鎮還引入了專門從事垃圾分類諮詢的社會組織,以推動各小區形成垃圾分類的長效自治管理機制。 例如,上海市綠境鄰社區服務社是一家專為社區量身訂製垃圾分類方案的機構,他們探索出垃圾分類工作「八步法」——氛圍營造、前期調研、點位改造、團隊組建、志願者招募、入戶宣傳、值勤監督、成果鞏固,分階段養成居民自主分類投放意識,目前已有二十九個小區試點成功。該組織負責人周春表示:「垃圾分類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但是需要科學的方法推進,居民垃圾源頭分類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 乾溼垃圾分好後會進行怎樣不同的處理?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設有垃圾焚燒廠與垃圾填埋場,承擔了上海大部分市區的乾垃圾處理。目前,該中心每年總焚燒處理生活垃圾達到三百萬噸,約占上海市居民年產生垃圾總量的三分之一。乾垃圾在烈焰中轉化為綠色清潔的電能,每年發電近十五億千瓦時。爐渣則將變身為磚、水泥等建築材料,剩餘垃圾體積將減為最初的百分之一,變成飛灰填埋。溼垃圾則經過破袋、分揀、水解製漿後,經有氧發酵變成肥料,或者無氧處理生成沼渣和沼氣。 前一篇文章 新 聞 辭 典 為什麼叫「新時尚」?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他們正為脫貧而拚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6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7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8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余江 百年匠人到智能眼鏡【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