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諾威工業展今年首度推出5G展示區。
圖/漢諾威工業展提供
文/林育立
每年4月舉行的全球最大工業展漢諾威工業展(HANNOVER MESSE),今年首次設置5G展示區,現場展出的機器人和生產設備不再透過纜線,而是藉由無線高速網路互通訊息,讓人感受到無人智慧工廠的威力。
德國力推工業4.0
5G科技扮推手
身為製造業大國,德國率先喊出工業4.0,全力投入智慧工廠的研發和應用。尤其汽車工業特別重視5G科技,很早就將5G視為整個產業成敗的關鍵。根據他們對未來的想像,汽車是有四個輪子的電腦,搭配幾乎沒有延遲的超高速數據傳輸,自動駕駛、導航、共享、娛樂和通信將全不是夢想。
不僅自駕,5G可自動維護生產設備、實現客製化和提高產量,也是汽車製造的核心技術。為確保商業機密不外洩,奧迪(Audi)、BMW、戴姆勒(Daimler)和福斯(Volkswagen)都有意打造獨立的5G網路。戴姆勒在寫給監理機關聯邦網路局的信中指出,一座廠內的6000部機器人可利用5G即時而且沒有延遲地互通訊息,未來汽車軟體的更新也要靠5G。
5G建設進度延宕
解決華為爭議左右為難
德國不像亞洲,人口全集中在大城市,而是分散各處,人口稀疏地區網路頻寬不足和手機信號微弱的問題經常受到詬病。這也是為何德國對5G的期待這麼高,5G發揮高速傳輸的前提是後端的光纖網路骨幹,德國政府因此承諾補貼光纖建設,目標在未來3年包括學校在內的所有公共建築都將連上光纖,2025年前,每秒1Gbps的超高網速將遍及全國。
然而,光纖的鋪設需要時間,且5G基地台的密度遠比4G高,電磁波的健康疑慮尚未完全排除,布建過程難免遇到民眾抗爭。許多專家因此不看好5G建設的進度,認為延後推出的可能性相當大。
華為的通信產品以價廉物美聞名,德國現有的75000座基地台,華為就占了一半。華為在5G技術領先,電信業者也擔心不用華為會延後5G上路的時間,讓德國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左右為難。
5G應用只聞樓梯響
全面普及還有得等
5G是未來式,政府和業者大力宣傳5G的必要性。不過,電信業者花大錢標到頻譜,還得購置軟硬體設備,初期投入的金額相當龐大,但市面上的5G手機和相關應用只聞樓梯響。
根據德國資訊商業通訊新媒體公會(Bitkom)的調查,高達四成消費者不願多花錢用5G,即便願意嘗鮮,每月也只願多付一點,更不用說得多買一支5G手機。對一般人而言,現有的4G和LTE已綽綽有餘,上網看電視、玩遊戲都沒問題,為何要多花錢用5G?
一部高解析度的《007》電影,用4G下載需6分鐘,用5G只要5秒鐘。5G真的很快。電信業者面臨市場的殘酷競爭,現在全面臨營收下滑的壓力,投資5G的錢從哪裡來?什麼樣的服務和應用才能讓人願意掏腰包?缺乏商業模式對5G的普及將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