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兀兒帝國顛峰創造力 德里紅堡影響後世深遠

文/康世人 |2019.07.14
2412觀看次
字級
紅堡的拉合里門連接雄偉的紅褐色城牆,吸引許多遊客。圖/康世人
紅堡私人觀眾廳內的伊斯蘭風格建築與花紋。圖/康世人

文/康世人

德里紅堡(Delhi Red Fort)是印度首都知名的景點之一,也是蒙兀兒帝國第五任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於一六三九年建造,成為蒙兀兒帝國近二百年來的皇帝主要居住宮殿。

紅堡是因巨大的紅砂岩圍牆而得名,緊鄰亞穆納河,堡外有巨大護城河,紅堡東北角是印度伊斯蘭教王朝蘇爾帝國(Sur dynasty)第二任皇帝伊斯蘭夏蘇里(Islam Shah Suri)一五四六年興建的舊薩林加爾古堡(Salimgarh Fort)。

紅堡內皇家宮殿的各個建築樓閣間,則由一條被稱為「天堂之溪」(Nahr-i- Bihisht)連接。

當沙賈汗決定把首都由阿格拉(Agra)遷到德里時,於一六三八年五月委任同樣是泰姬瑪哈陵設計建造者的伊朗建築師拉侯里(stad Ahmad Lahouri)設計紅堡,最初採用沙賈汗最喜歡的紅色與白色,目的主要在彰顯沙賈汗統治下蒙兀兒王朝的創造力達到巔峰。

紅堡雖然依據伊斯蘭風格來興建,但堡內宮殿仍然融合了典型的蒙兀兒建築元素,也反映出波斯、蒙兀兒和印度教的傳統。

不過,紅堡命運多舛,先於一七四七年遭伊朗的暴君迪爾(Nadir Shah)入侵洗劫內部的藝術品珠寶,又於一八五七年反抗英國殖民時,遭英國人再次掠奪剩下的珍品,且摧毀紅堡內超過三分之二的珍貴大理石結構等建築。

紅堡現存最完整的是紅褐色的外部防禦牆、正面的拉合里門(Lahori Gate)、南邊入口德里門,及堡內白頂紅色的觀眾廳(Diwan-i-Aam),還有全白的莫提清真寺(Moti Masjid)、土耳其浴澡堂等建築。

紅堡也是英國戰勝且殖民後,蒙兀兒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巴哈杜.夏哈.扎法(Bahadur Shah Zafar)受審之地,他最後於一八五八年被英國流放到緬甸仰光。

每年八月十五日的印度獨立日,印度總理都會在紅堡發表演說。

紅堡對印度後世建築影響很大,在印度申請下,於二○○七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