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東錢幣博物館 中國貨幣演進 訴說歷史浪潮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2019.07.08
2974觀看次
字級
嶺東錢幣博物館入口大門寫著開元通寶。圖╱嶺東錢幣博物館提供
嶺東錢幣博物館館長郭祝武。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
「魚幣」,仿鯉魚外型而製作的錢幣,可能是商代中期居住在黃河、淮河之間,以魚獵維生的部族所創,作為交易的貨幣。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
楚貝的「鬼臉錢」,錢面陰鑄有「貝」字的楚文,形似「咒」字。錢幣的穿孔居於字下,如同張著大嘴的鬼臉。 圖/嶺東錢幣博物館提供
「安臧」錢,是目前發現最早有字的圜錢,錢面「安臧」二字應是地名,已不詳所在。 圖/嶺東錢幣博物館提供
衛錢「赤屯共金」,為春秋末期衛國圜錢的代表,「共」為衛國城邑,為鑄幣重鎮,在今河南輝縣。 圖/嶺東錢幣博物館提供
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省行政公署接收「株式會社台灣銀行」,改組為台灣銀行,於1946年發行面值伍圓的「台幣兌換卷」,俗稱「舊台幣」(舊台幣正面)。 圖/嶺東錢幣博物館提供
齊刀三字刀。 圖/嶺東錢幣博物館提供
1949年政府播遷來台,為穩定物價,發行「新台幣」,以美元為計算單位,訂定對美元的匯率,面值壹元(新台幣正面)。 圖/嶺東錢幣博物館提供
布幣「平首布」中的「方足布」,又稱「長布」。 圖/嶺東錢幣博物館提供
「搖錢樹幣」,像樹枝一樣,左右各兩支錢幣花,下方是魚幣,商品交易時,可折掉一枚錢幣來使用。 人間社記者郭子洋攝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鈔票,是泰國以泰皇蒲美蓬60大壽發行的紀念紙鈔(正面),約16公分見方。 圖/嶺東錢幣博物館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嶺東錢幣博物館」設於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寶文校區財經學院知源教學大樓一樓,是國內大學院校首座以中國古錢幣為主題設立的博物館,成立於2006年。

館長郭祝武表示,館內展出珍品,包括歷代各式錢幣、古今鈔卷、銀錠、銀條等4千餘件,全數皆為該校前校長陳振貴畢生收藏,慨然捐贈以供嶺東師生及社會大眾遊習觀覽,並以「中國錢幣發展簡史」貫穿整個展區,輔以多媒體影片、數位典藏及貨幣相關資訊等,一覽中國貨幣演進對歷史經貿的影響,極具教育意義。

從開元通寶的大門進去,首先看到的是仿古的「日昇錢莊」,讓展館氛圍顯得古典而雅緻。常設展櫃「貨幣起源」、「先秦貨幣狀況」所展示的貝幣、楚貝、布幣、刀幣和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的有孔圜錢,小小一枚錢幣,訴說著歷史的浪潮。

刀幣 軍事用刀演變而來

「刀幣」流通於齊國、燕國、趙國等地,由日常生活或漁獵、軍事用途的刀演變而來,分別稱為「齊刀」、「燕刀」與「趙刀」。「楚貝」則為楚國的鑄幣,由貝幣進化,錢面陰鑄有「貝」字的楚文,形似「咒」字,錢幣的穿孔居於字下,如同張著大嘴的鬼臉。

從先秦到清代以來,流通的「圜錢」大多中有圓或方孔,似由磨平的圓貝和紡輪演化而成。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將錢制統一鑄用外圓內方的「半兩錢」,又稱「秦半兩」,錢文「半兩」與實重相符,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貨幣,並且廣為通行2千多年,甚而影響日本、朝鮮半島等鄰近國家,有「方孔錢」、「孔方錢」、「方孔圓錢」、「圓形方孔錢」之稱,多以銅鑄造,俗稱「銅錢」。

至漢武帝元狩5年(公元前118年)改鑄大小輕重適宜的「五銖錢」,貨幣形式完全定型,通行長達7百餘年。唐高祖武德4年(公元621年),廢五銖錢,首創錢、兩十進位制,以「文」計數,積十文錢重一兩,鑄行「開元通寶」錢,錢文為書法家歐陽詢所書,日後各朝代也以「通寶、重寶或元寶」命名,明清歷代沿襲使用。2千餘年來,「方孔錢」一直是歷代貨幣的主要型態,清光緒後,被「無孔銅元」所取代。

北宋交子 世界最早紙幣

春秋戰國期間,已有一定形狀的金銀貨幣,但多作為大額支付手段或儲藏價值的工具。自金、元朝開始,白銀逐漸發揮價值和流通,明清兩代以「銀錠」用為通貨,民國初年流通的「袁大頭」銀元,後來也更替清末年間的龍洋。

北宋「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紙幣,源於唐獻宗年代的「飛錢」,是一種異地兌換的票卷,可被直接用做支付手段,在市場上流通轉讓,發揮有限貨幣的作用,紙幣也稱之為「鈔」。

鴉片戰爭後,近代銀行業務逐漸興起,銀行匯兌換卷開始盛行,漸成為主要的貨幣型式。1935年民國政府進行幣制改革,以中央銀行等四所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以紙幣代替銀元,還包括關金、金圓劵等紙幣。

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省行政公署接收「株式會社台灣銀行」,改組為台灣銀行,於1946年發行「台幣兌換券」,俗稱「舊台幣」。1949年政府播遷來台,為穩定物價,發行「新台幣」,以美元為計算單位,訂定對美元的匯率,當年舊台幣以40000:1的比率被新台幣所代換,直到2000年7月1日訂頒的《中央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將新台幣正式訂為中華民國國幣。

天然海貝中國最古老貨幣

我國貨幣的起源,約有4千多年歷史,萌芽於遠古時代「以物易物」的生活需要而互通有無。諸如珠玉、皮草、牲畜、齒角和金屬等,都曾作為交易的物件。但因發生交易物品過鉅,攜帶不便,於是出現了媒介物,「貨幣」應運而生。

中國最古老的貨幣是貨貝等天然海貝,因大小適中便於攜帶,容易計數,在先秦時期商品交易中廣泛使用。商代中晚期銅貝出現後,和冶煉金屬躍進,至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分別制定不同的金屬鑄幣,種類繁多,是貨幣盛行的時期。

春秋戰國以前,「貨幣」是兩種不同東西的總稱。貨字從「貝」,指的是珠貝;幣字從「巾」,本意是「帛」,是絲織品,與「皮」連用,意含毛皮和布帛,早年諸侯向天子進貢便有「幣貢」和「貨貢」之分。

《詩經.氓》云:「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布」有三種解釋:布匹之布、農具之布、裡布之布,代表錢幣和紡織品。「布幣」在春秋戰國時代,流行於三晉、兩周,形似耕作翻土的鏟子「鎛(布)」,早期的布幣有空首布,再演變出平首布、三孔布、方足布等種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