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泰國的佛塔 文/崇輝 |2019.07.01 語音朗讀 26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建在峭壁上的佛塔。圖/崇輝 戰爭時被焚毀的古塔遺跡。圖/崇輝 泰北花園寺。圖/崇輝 圖一、四分之一泰銖上的芭羅瑪莎寺古塔 圖/崇輝 圖二、一和二泰銖的玉佛寺塔和金山寺塔,是在此基本上演化出的泰式佛 圖/崇輝 圖三、一和二泰銖的玉佛寺塔和金山寺塔,是在此基本上演化出的泰式佛 圖/崇輝圖四、五泰銖的曼谷雲石寺塔。圖/崇輝 圖五、二分之一泰銖的雙龍寺塔。圖/崇輝 圖六、十泰銖的鄭王廟塔。圖/崇輝 文/崇輝 佛塔是泰國國家形象的重要標誌,常被鑄在流通的硬幣上。雖然,這六枚硬幣上的佛塔,不能完全代表泰國風格多樣佛塔樣式,但它們在泰國佛塔的演變中具有代表意義。 地處中南半島中心地帶的泰國,歷史上是佛教在東南亞傳播的中轉站,因此,集中了風格多樣的佛塔建築。單從泰國硬幣上著眼,便可見一斑。 四分之一泰銖上的芭羅瑪莎寺古塔(圖一),巨型的鐘形塔體是具有典型的斯里蘭卡風格覆鉢式塔。而一和二泰銖的玉佛寺塔和金山寺塔(圖二、圖三),是在此基本上演化出的泰式佛塔。 紅磚堆砌的塔基向上抬升,塔身的鐘形體比例縮小,相輪陡峻,塔尖直沖雲霄,泰式佛塔整體的氣勢比斯里蘭卡風格覆鉢式塔,更加高聳威儀。 五泰銖的曼谷雲石寺塔(圖四),採用了泰式樓閣式的塔制,但塔殿的石柱、石欄、石獅、石壁及地面等都選用的義大利出產的大理石,是泰國很少見到的石殿塔。 二分之一泰銖的雙龍寺塔(圖五),塔體在正方的塔基上層層相疊內收,縱面形成連續不斷宛如閃電的Z字形,帶有濃郁的泰國北部民族特色。 十泰銖的鄭王廟塔(圖六)是保留著吳哥古韻的金剛寶座式塔樓,擁有「泰國艾菲爾鐵塔」的美稱,在寬闊的湄南河畔,堆土成丘,外置的樓梯異常的陡。筆者第一次從鄭王廟塔向下走時,俯視塔下,彷彿一步就可踏進滾滾的湄南河中,暈眩且害怕,不敢直面,只好轉身背對河面,亦步亦趨地退了下來。 由主塔和四周若干個衛星塔拱護是泰國佛塔的基本布局,遠遠地望去,白色衛星塔襯映中金色主塔,享受著眾星捧月的尊榮。 如果到大城或素可泰遺址公園,觀賞經過戰火或歲月洗禮的古塔遺蹟。就可進一步了解:堆土成丘,紅磚砌塔,用石灰和稻穀殼黏合,並塗抹塔皮,然後,再在把塔體上塗成白色或包裹上金箔,是泰國佛塔最常見的的建塔程序。 山高,塔為峰,是泰國另外一道風景,即便泰國最高峰茵他儂,也是以雙塔為標誌。 不過,讓筆者感觸至深的還是,泰國北部一座無路可走的山峰上矗立的佛塔。這座佛塔是怎麼建上去的? 出於好奇,筆者先搭乘越野車,經過一個多小時繞到後山,再經過兩個小時的攀爬,靠近山巔時,才發現,建築在山峰上的寶塔,至今還是讓人無法立足的峰巔。建塔的材料完全是靠信眾們在陡峭的懸崖絕壁上開鑿出棧道,用肩扛背馱的方式運上來的。而在腳下,是萬丈深淵的地方,建築這樣佛塔,必須要在沒有能見度的夜裡,搭起腳手架、點燃篝火,讓建築者只能看見眼前,看不到周遭環境的時候,方能克服臨淵的恐懼,使佛塔順利建成。 前一篇文章 【藝術之眼】楊三郎.迪化街口 下一篇文章 【隨花集.紅樓夢】俺的睡情誰見?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南洋風味】 印度奶茶【大江南北】長白山天池【大江南北】泰國悟孟寺【大江南北】暹羅船麵【大江南北】泰國潑水節【大江南北】金三角的竹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