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眼】楊三郎.迪化街口

文/廣容 |2019.07.01
5350觀看次
字級
台北迪化街口 圖/楊三郎

文/廣容

想像台灣前輩畫家楊三郎對於繪畫的那股熱情,是如何燃燒照亮他的未來。

17歲的楊三郎(1907~1995),偷偷瞞著家人,毅然從基隆搭乘稻葉丸號到日本,一心只想學畫。偷偷存下的錢不多,只夠買得起三等艙,在狹小艙間裡忍耐著,航行六天五夜才到日本。海浪拍打著,閃耀的海平面似乎一望無際,為了能夠進修繪畫,他到上船前一刻,才寫信給哥哥,代為轉告父母。這位家中富裕的小少爺,似乎一切都豁出去了。

少年楊三郎追逐夢想,追逐那燦爛的光,他知道在燦爛的陽光之下,每件事物都有神奇的色彩,充滿了魔力之美。抵達日本後,先考取京都府立美術工藝學校,後來再轉學到關西美術學院學習油畫。父母見他的決心這麼強烈,終於不再反對。

1927年,楊三郎以一幅在哈爾濱旅遊時的作品〈復活節時候〉參加第一屆台展,榮獲入選;1929年,楊三郎和陳澄波、陳植棋等人組成赤島社。之後,楊三郎屢次獲獎,逐漸奠定藝壇之地位。

這幅完成於1946年的作品〈迪化街口〉,描繪了當時大稻埕美麗的風貌。前景是一輛人力三輪車,標示了當時商業繁榮、人潮鼎盛的意象。大稻埕當時是南北貨貿易繁榮之匯集處,也是國際化之吞吐口。大稻埕也開始出現洋樓建築,仿自南洋的殖民地式建築,多以兩層樓為主,主要以紅磚與木材為建材。

楊三郎以厚實的棕色調及明亮的米色,塗抹出異國風情,通常開有三個拱窗,最前方的欄杆稍微帶綠色,當時流行有上釉的花瓶欄杆,其中以綠釉為主,也有藍釉與白釉,這是當時台灣洋樓的特色。在中景部分,右手邊有兩位婦女,簡潔對比的色調襯托出時髦的韻味。遠方的天空,有著舒爽的藍綠,白雲一朵朵飄逸,筆觸是迴旋繞圈塗抹的悠然。

在楊三郎畫筆下的迪化街洋樓,流露一種大稻埕特有的異國風韻,想像中當時的紅男綠女時髦自信,以新潮之身影標誌著大稻埕,這似乎與巴黎蒙馬特街景有著幾分神似,一抹既陌生又熟悉的戀戀風情,轉身又是一生一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