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緬甸根本不想讓洛興雅人回國

文╱梁東屏(東南亞問題專家) |2019.06.28
1293觀看次
字級

文╱梁東屏(東南亞問題專家)

二○一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一個名為「若開邦洛興雅拯救軍」的組織,同時對三十多個緬甸警察崗哨發動攻擊,造成三十餘人傷亡,緬甸國防軍隨後進行名為「清剿行動」的反擊,前後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中,有多達七十八萬的「洛興雅人」越過邊境逃往隔鄰的孟加拉,並被安置在考克斯巴札難民營。

緬甸的洛興雅人問題始自二○一二年,當時若開邦西部有人攻擊洛興雅人社區,迫使數十萬的洛興雅人越界進入孟加拉,促成了考克斯巴札難民營的設立。以當前來說,該難民營的人口已經超過百萬人。

緬甸政府在這個事件上承受了許多國際壓力,全球知名的維權人士包括南非大主教圖圖、爭取女孩受教權的巴基斯坦女子馬拉拉等十二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及一名醫學獎得主,聯名致函聯合國,敦促安全理事會終結緬甸針對洛興雅人的「種族淨化與違反人道罪行」,同時抨擊本身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指責她對於遭壓迫的洛興雅少數民族,幾無任何援助作為,甚至不置一詞。

該信函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東帝汶前總統霍塔,以及推動孟加拉赤貧者經濟革新的尤努斯共同發起。簽署人在信函指出,「洛興雅人是世上最受壓迫的少數族群,數十年來總是邊緣化運動與非人道行為的受害者。」

洛興雅人在緬甸居住已有好幾個世紀的歷史,但緬甸並不承認他們的地位,堅稱他們是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不給他們公民權、工作權、受教育權,無法享受任何國家提供的福利,甚至連自由遷徙的權利都沒有。

也正為如此,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前述緬甸國防軍的「清剿行動」只是藉口,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把洛興雅人驅趕出緬甸,回到他們所來之處孟加拉。

聯合國調查小組則發布報告,指責緬軍在若開邦的鎮壓行動過程中,本著「種族滅絕的意圖」對洛興雅人實施多種暴行,包括大規模屠殺無辜和焚燒民房等。該調查小組呼籲以違反人道罪和戰爭罪等,起訴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和另外五名最高將領。

雖然緬甸在國際壓力下,與孟加拉於二○一七年十一月簽署了遣返洛興雅難民協議,可是至今幾乎無洛興雅人願意回去。主要的原因就是洛興雅人認為緬甸政府根本沒有誠意,對於他們回去之後的權益,並未做出任何保障,許多人都擔心一旦回到緬甸之後,會身陷緬甸的難民收容所,永久無法脫身。「自由洛興雅聯盟」媒體關係協調人奈珊倫就指出:「對於洛興雅人而言,唯一的選項就是在完善保護的情況下,回到受到完善保護的家園。」

然而問題是,他們原先所居住的家園已經沒有了,等著他們的,只是另一個難民安置所,他們如果回到緬甸,真實的身分就是「內部流離者」,同樣無法享受任何緬甸公民的權利,甚至更糟。

孟加拉總理哈希納十六日就在記者會上表示:「緬甸根本無意讓目前滯留在考克斯巴札難民營的洛興雅人遣返回國,這才是問題的真正關鍵。」

哈希納同時也指責眾多的援助團體,也必須為遣返行動遲遲難以推動負起責任,「我所看到的是,那些援助團體並不希望洛興雅人被遣返,我們已經(與緬甸)簽訂了遣返協議,可是現在(難民營內)卻有拒絕遣返運動,那麼,是誰在幕後策動呢?」哈希納指出,她認為援助團體並不希望洛興雅人被遣返,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沒有工作可做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