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亦偉
聯合國二月六日發表報告表示,全球開始記錄氣溫一百多年來,二○一八年是史上第四熱的一年,且氣象史上最熱年分全由最近四年包辦。氣候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平洋諸多小型島國,且面臨的情況是嚴峻的生死存亡。
限制增溫攝氏二度內 巴黎協定目標難落實
去年十二月三日在波蘭南部大城卡多維斯(Katowice)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二十四次締約方會議,主要工業大國卻不再支持小島國家要求,逼得與會小島國家聯手阻止會議結束,要各國重新商議協議草稿內容。
馬爾地夫前總統納希德(Mohamed Nasheed)直言:「我們還沒準備面對死亡,馬爾地夫人也不想死,我們會竭盡所能,讓我們的頭繼續維持在海平面之上。」納希德還說,若協議未明文阻止地球升溫攝氏一點五度目標,「有必要的話,我們會起身反抗」。
會議經延長加開後終於達成共識,就二○一五年《巴黎協定》擬出更詳細的執行架構,目標是限制全球平均增溫「遠低於」攝氏二度。當會議主席庫提卡(Michal Kurtyka)敲槌象徵這項共識達成時,與會各國部長都跑上主席台相互擁抱,為好不容易才達成共識鬆一口氣。
據聯合國一個科學小組先前的研究指出,升溫攝氏三度可能造成熱帶珊瑚礁大量死亡、阿爾卑斯山冰河和北極夏季海冰消融,格陵蘭的冰層恐出現不可逆轉的融化,使全球海平面驟升。
海平面上升快「滅頂」小島國自救絞盡腦汁
台灣的南太平洋友邦索羅門群島是最受全球暖化效應威脅的國家之一,逐漸升高的海平面、愈來愈頻繁和猛烈的颶風,讓這個島國一年的經濟損失就高達國民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九。
索羅門群島由近千個島嶼組成,許多島嶼海拔僅兩到三公尺,即使海平面每年僅升高數公分,在當地居民眼中都無異於凌遲。由於海平面上升嚴重影響了群島中的舒瓦瑟島(Choiseul)居民生存,當地政府去年決定在澳洲協助下,把居民遷到海拔較高也較安全的地區。
馬紹爾總統海涅(Hilda Heine)表示,國家長年來能挺過列強在南太平洋的連串核試,如今卻面臨「滅頂」危機,為因應海平面急速上升,「唯一的方法就是把陸地墊高」,但顯然相當困難。
馬爾地夫位在印度洋的多個列島,平均海拔僅一點五公尺,過去即有報導指出,氣候暖化導致海水上升,馬爾地夫五十年後可能消失。馬爾地夫政府因此擬定一項以人造漂浮島嶼取代消失島嶼的計畫。
這些浮島將以纜線繫於海底,且力求將環境影響降至最低。馬爾地夫政府已與建築公司「荷蘭碼頭國際」成立合資企業,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的一系列浮島。只不過浮島所費不貲,光是一座漂浮高球場,造價就將近新台幣一百五十一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