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繼苗栗、嘉義、宜蘭出現秋行軍蟲,農委會昨晚宣布,台東鹿野、宜蘭大同也各確認一例,全台累積五例,另還有五例等待分子生物鑑定。農委會前天祭出每個地號發現一例就發一萬元獎勵後,已接獲民眾七十八例通報,包括雲林、台中、新竹等縣市,這七十八例將不透過分子生物鑑定,改由專家觀察蟲體形態判斷,加速銷毀及噴藥流程。
農委會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指出,民眾十一日通報在台東鹿野玉米、宜蘭大同玉米筍分別發現可疑蟲體,昨鑑定確認兩例皆屬稻米型秋行軍蟲,已完成受害作物及農田銷毀作業程序,並畫定疫區拉出封鎖線,全區噴灑殺蟲劑,加掛性費洛蒙誘集器,三個月無蟲跡才能耕作。
三個月休耕期將給予農民休耕補助,作物銷毀補償原由地方權責決定,農委會今擬宣布統一計價標準,避免引發爭議。
為掌握秋行軍蟲特性以擬定防疫措施,農委會初期十例採分子生物鑑定,但至少耗時兩天,外界擔心趕不上蟲害擴散速度。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已接獲民眾通報七十八起疑似案例,因已累積一定經驗且為加快判讀速度,今起改採形態鑑定,亦即專家直接用肉眼觀察通報照片上的蟲體外形,一旦判斷是秋行軍蟲,將立刻到現場啟動防疫措施。
為鼓勵民眾踴躍通報,農委會前天宣布每個地號發現一例就發一萬元獎金,昨進一步公布獎勵要點,須提供詳細地點、秋行軍蟲及植株清晰圖像,確定為「自然入侵危害」才有獎。另為趕在黃金期殲滅全部幼蟲,獎勵期間暫定本月二十一日為止,未來視情況延長。
因獎勵辦法原不打算溯及既往,全台首例秋行軍蟲發現者張先生無法獲得一萬元獎金,遭許多網友痛罵「不合理」。陳駿季表示,考量第一位通報者對防疫有巨大貢獻,決定溯及既往頒發一萬元獎金。張先生說,為了台灣農業好,獎金不是重點,但很感謝政府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