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龍努力減重,搭配騎飛輪運動,又成功瘦了不少。 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本報宜蘭訊】減肥已經是現代人一生的「志業」,很多人三天兩頭就會立志要減肥,但總是說完就忘了,而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主任陳劍龍原本也是這樣,或曾嘗試減重卻「愈減愈肥」。不過,他最近整個人變得很不一樣,因為他減重成功了!不只外表變得年輕許多,血糖或血壓控制也變好了,順利贏回健康。
陳劍龍表示,他身高一百七十一公分,過去五年多來的體重數字皆破百,巔峰時期是在去年六月,當時達到一百一十四點二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為三十九,屬於重度肥胖。但他曾是一名六十五公斤且愛運動的國術社社員,直到醫學院畢業後投注繁忙的醫療工作,體重才開始失控。
陳劍龍回想,他在台北榮總擔任住院醫師的日子,雖然因為沒有運動而胖到八十公斤,但還不至於這麼胖。後來到羅東博愛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後,工作非常忙碌,開完刀時,經常已是深夜近十一點了,就會想吃點東西,把肚子填飽再睡覺。
胖到連鈕扣
都扣不起來
但長期下來很不健康,他體重一路升至九十公斤,不只是面臨買不到褲子穿的窘境,衣服買最大Size,鈕扣卻扣不起來,走路爬梯也很喘。若要執行手術,可能開刀一次長達七到八小時,他站二到三小時就要休息,不然累到受不了。
儘管陳劍龍期間曾嘗試參加醫院的減重大賽,以節食方法雖可以瘦下來卻不持久,只要一沒有控管飲食,大概一個月後又復胖、而且更胖。在「愈減愈肥」之下,他體重來到了巔峰:一百一十四點二公斤!如此沉重的負荷,讓他健康亮了紅燈。
陳劍龍說,記得某次到健保署出公差、內急跑廁所,發現馬桶是蹲式而非坐式,一蹲下去膝關節痛到爬不起來,驚覺「不會吧!我五十多歲就有退化性膝關節炎嗎?」於是他從幫人開刀膝關節的醫師角色轉變成病人角色,找同學協助開刀。
不過當時陳劍龍還沒受到教訓,開完刀後美食照吃,加上開刀後有段時間雙腳不方便活動,加上走太快會喘且不舒服,走路步態非常緩慢。
直到有一天,羅東博愛醫院執行長許子文發現陳劍龍的體態不對,找他溝通:「你走路這樣子不行,當醫師不可以這樣子。你這樣子怎麼幫病人開刀?」於是許子文鼓勵他減重,而且直接請託醫院營養科團隊協助他減重一年。
熱量控制
搭配飛輪運動
減重最重要的是熱量控制。營養師要求陳劍龍記錄逐項飲食或飲料,食用前先拍下照片,再傳進LINE群組讓大家看,由營養師評估他吃下了多少熱量,再指導哪一些食物該吃、哪一些最好不要吃等。若有聚餐,其他二餐就少吃一點。
陳劍龍說,有大家盯著,他不再暴飲暴食,體重也慢慢下降,當減重來到一百公斤並出現停滯期,營養師與他溝通:「該開始運動了!」於是他去健身房報名飛輪團體教學課,在教練指導下開始規律運動,體重也真的在下降了。
陳劍龍苦撐了將近一年,現在的體重是七十二點四公斤、減重成功,甚至比原訂目標七十八點二公斤來得低許多,全院同事也非常替他開心。另外,他的糖化血色素也降到正常的百分之六以下,飯前血糖約一百二十毫克/分升,減重把他從糖尿病邊緣救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