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許瑞峰作品
觀音盤坐於高山崖邊,面部慈祥和善,體現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佛教精神。其實心堆塑、模印,成型與燒製極難,成功率極低,件件為孤品。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正坐觀音:鄭開明作品
觀世音菩薩半結跏趺坐於蓮台,右腳藏於內、左腳外露呈禪定降魔坐姿,形像端莊,雙手結禪定印,體現菩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像。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宋元時期開始,隨著泉州港的崛起,德化陶瓷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成為中國古陶瓷外銷史上最早大量外銷的中國陶瓷產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就在他的遊記中盛讚德化瓷器:「既多且美」,他歸國後,將帶回的德化瓷珍藏在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被稱為「馬可.波羅瓷」,成為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件到達歐洲的中國瓷器。
明代,德化白瓷大量進入歐洲,迅速在歐洲風靡起來,歐洲皇室貴族將德化陶瓷看作是財富、地位和品位的象徵,極力研究、仿製德化陶瓷,開啟了歐洲長達300年的仿製史,給歐洲乃至世界陶瓷業帶來了深遠影響。德化被稱作是「中國白的故鄉,瓷藝術的搖籃」、「世界官窯」。
展期:即日起~06/09
展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二樓第二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