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時光在遼闊的法海 文/歐銀釧 |2019.05.17 語音朗讀 293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芭蕉樹旁,沙彌尼虔誠誦經回向給十方眾生。圖/歐銀釧 沙彌尼清早掃地,整理寺院環境。圖/歐銀釧 大其力觀音寺的蓮花雕塑,象徵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圖/歐銀釧 大其力觀音寺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柱。圖/歐銀釧 文/歐銀釧 書架上有一本像手掌一樣大的書。 黑色封面,書頁是手工棉紙,經折裝,一頁頁摺疊,像經書,卻沒有一個字,全部空白。 去年八月授課結束之後,臨別時,沙彌尼聚集在車旁相送,依依不捨。車子開往機場的路上,再看她們送的花束,裡面附有一個紙盒,盒裡有一本手工書。反覆翻看,沒有文字,是一本無字書。 這本書隨著我從緬甸回到台灣。 翻讀再三。面對空白的書頁,總是想起大其力觀音寺。 「時光在遼闊的法海」,我想起學員在集體創作簡介大其力觀音寺時所寫的一句話。 時光在書頁裡。 二○一八年七月下旬,細雨暫歇,我們再度來到大其力觀音寺。新加坡的丘啟楓教授為學員採購一個地球儀,一路拎著來。次日,住持宏光法師親自主持開課典禮,鼓勵學員認真讀書,學習寫作。合影時,大家特別把地球儀拿到講桌前,謝謝地球讓我們平安居住。 由於寺裡擴建的香積廚在二○一八年四月初八浴佛節落成,所以這次的授課內容,一部分以香積廚為主題,從香積廚在佛經的源起,古詩中有關香積寺的名作,以及種菜、理菜、燒柴、煮食等相關事務做為寫作重點之一,讓大家書寫自己的生命經驗。 釋印規說,「香積廚從動工開始,我們每天忙著搬磚塊、搬石頭、抬水泥,不知不覺中,香積廚就建立起來了。」寺裡的工作每人都要輪流做,三個月一輪,因此,廚房是大家熟悉的。輪值的沙彌尼一起挑菜、理菜。她們靜靜的面對食材,細心整理,不浪費一菜一葉,不多語。靜得可以聽見花園裡的鳥語,偶爾還有蝴蝶飛來。 一日嘗到美味的觀音麵,我問有什麼烹調祕訣?沙彌尼說,歡喜心是烹調心法。麵裡面有陸續放入熬煮的香菇、蘿蔔、豆腐、豆腐皮、豆芽、豆苗。麵條另外煮熟,撈起放入其中,再灑一點芫荽。「但是不要加番茄。」 釋印參寫出感人的散文。她深深記得出家前,曾在秋日和母親巡田。午間,母親在田野草屋臨時烹煮,其中一道菜是長得像小番茄的野果。因為這道菜她連吃好幾碗飯。「那是母親不經意做的一道菜,它的調味是母愛。」 釋印覺的家鄉在緬甸南坎山。「山上有一種菜的顏色是灰色的。味道清香。它是我心中思念的家鄉美食,雖然只是不起眼的野菜,卻是我心裡舉世無雙的美味。」 釋印戒愛吃苦瓜,常在苦味中感受到一股奇妙的甜;釋印達愛喝青菜湯,她寫道;「我不能忘記湯。」 釋印傳喜食高麗菜,尤其是以前在家時,奶奶種的高麗菜,「甜甜的、香香的。」 釋印旻則說了一句頗有禪理的話語:「人生如波羅蜜湯。」一日,我們午餐中有這道湯,喝起來果然如其言,娑婆世界的酸甜苦辣都在這碗湯裡。 釋印月書寫她的種菜經驗:「有一次看見菜葉上有蟲子,抓了送去草地,請蟲子吃那兒的草,別啃這些菜。沒想到,次日又出現蟲子,我又把蟲子請去另一頭。如此日日反覆。菜也長高了。」 釋印定曾有一把「芋頭葉雨傘」:「有一次我種芋頭。它長出了芽,我每天去和芋頭說話。後來,它長得很茂盛,葉子很大,一日驟雨,只好借來當雨傘。」 釋淨喜難忘打雷菇:「下雨打雷才有它,下雨它才把傘打開。」 釋印知喜歡吃涼薯,她寫道:「涼薯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來吃。炒時放一點番茄、鹽,這樣就很美味。有時不必煮,洗一洗,剝了皮吃,清脆可口,清涼消暑。」 即使大家都很會烹調,釋印心提醒:師公教誨,飲食只是滋養色身,要知足惜福,切勿貪圖美味;釋印安朗誦飲食的態度:「散心雜話,信施難消……」 釋印願說:「古德曾言:『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是我們要深自警愓的。」 除了書寫散文,我們每天也朗讀一首詩,以古詩或現代詩,教學員精鍊文字。大家利用課餘寫文章,次日交來。我們分頭改稿。第二天課堂上討論文章的優缺點,讓學員重新增刪書寫。沙彌尼努力向學,重寫重畫,毫不抱怨。 一日,丘教授以口琴獨奏「宜蘭小調」的曲子,然後教大家唱東晉陶淵明的〈雜詩〉第一首的最後四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時光易逝,理當珍惜青春。 學員頗有共鳴,引述古德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也是要大家珍惜。 丘教授教學員寫對聯。起初,大家都覺得很難。釋印和坦言:「聽不懂,但是我仍然細心的聽,整個心沉浸在裡面,沒想到最後聽懂一點點。」令人驚喜的是,一日,她交來書寫夢境的短文〈夢見〉:「日日對著樹林方向誦經。昨夜,我夢見春天抵達,夢見夏天照鏡子,夢見秋天摸耳朵,夢見冬天安靜旋轉。」 我和宏光法師在二○一六年夏日於台北初識。那天,我們暢談了六個小時,到了用餐時間,宏光法師在友人家中下廚,做了簡樸的素齋。一飯之約,我們約好隔年夏天到大其力觀音寺教沙彌尼中文閱讀與寫作。連續兩年,我們在寺裡教學,晨鐘暮鼓,教學相長。 課程結束。惜別時,釋印覺送來一幅字:「細雨飄落觀音寺,佛陀關懷眾生心。」她把在課堂上學會做對聯的句子,以書法寫在宣紙上。丘教授感動不已,他在課堂上的提點,很快就有學員實踐。 臨行,學員送給我們這本藏在花裡的無字書。 不可思議的無字書。每次閱讀,時光就流動起來,好像回到去年在緬甸大其力觀音寺授課的日子,三十多個學員的模樣,浮現在書頁裡。 法海遼闊,這本書是上課日記。今日再讀,彷彿見到沙彌尼合掌的祝福。 前一篇文章 快樂哪裡來 下一篇文章 【人間風景】 阿公的小情人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浮世畫框】蒲團之上,刀筆之下── 拾得七十歲書畫陶印展【歲時.節氣】 立 夏 夏木陰陰正可人【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重逢】來自花宅的信【遇見荷】踱步在葉子上【時光重逢】墨寶如畫【時光重逢】天賜良貓【時光重逢】枯荷猶傲骨【遇見荷】 蓮蓬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