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闕曉菁 |2019.05.17 語音朗讀 19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日本東鐵打造全球最快子彈列車「ALFA-X」,時速最快達400公里。 圖╱美聯社 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造成大氣中CO2濃度居高不下。圖╱美聯社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海有4艘油輪遭攻擊。圖╱法新社 中美貿易再開打,中國大陸對美國商品分別提高10~25%不等的關稅。圖╱美聯社 皮利歐達夫婦控告拜耳的「年年春」 除草劑成分導致他們罹癌。 圖╱美聯社美國舊金山市議會14日通過決議,禁止警察或其他政府機關在公共場所使用臉部辨識技術。圖╱法新社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為加強反貪,建議官員在收禮時,只能收取食物與鮮花。圖╱法新社 整理/闕曉菁 5/10 日本 地表最快子彈列車 ALFA-X試車 日本東鐵的地表最快子彈列車「ALFA-X」,10日開始試車,時速最快約400公里,預計2030年投入營運。東鐵將營運速度定在時速360公里,較現行法國高鐵TGV、日本東北新幹線的E5列車快上至少40公里。 列車呈10輛編組,總長250公尺,車體為銀白色,並以綠色線條裝飾。為因應列車進入隧道的強大風阻,車頭長達22公尺,為史上最長。ALFA-X的試車分為2階段,2021年以前,於仙台站到新青森站間,進行每周2次的夜間試車;2022年進入第二階段,以商業營運、提升車內服務為目標。 5/11 美國 地球CO2濃度 300萬年來最高 上周末全球氣候系統發出警報;美國夏威夷莫納羅天文台11日的數據顯示,地球二氧化碳(CO2)突破415ppm(百萬分濃度),可能是300萬年來最高。 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Arkhangelsk)11日的氣溫為29℃,往年平均氣溫約為12℃。這座城市坐落白海旁,白海最終匯流至北極海的巴倫支海。 阿爾漢格爾斯克以東的農村地區科尼亞斯(Koynas)12日氣溫飆升至31℃。這些變化與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有關;二氧化碳屬於溫室氣體,隨著其他幾種溫室氣體的增加,是近幾十年氣候暖化的主因。 5/12 阿聯 4油輪外海遇襲 油價應聲上揚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海12日驚傳4艘油輪遭到「破壞性攻擊」,包括2艘沙烏地阿拉伯、1艘挪威籍、1艘阿聯夏爾迦(Sharjah)酋長國的油輪,在經過阿聯海域駛往波斯灣時,於荷莫茲海峽附近遇襲,國際油價應聲上揚。 荷莫茲海峽是印度洋與波斯灣之間的進出孔道,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油運水道。 沙烏地及伊拉克90%、科威特100%及阿聯75%的原油出口都經過此地。沙烏地能源部長法利赫表示,此一事件的目的是「為了破壞海運的自由,及全球石油供應安全」。波斯灣各國股市亦下跌1%-1.5%。 5/13 大陸 調高關稅反擊 全球恐慌指數竄升 中美貿易戰火本月急遽升溫,美國10日正式調高對中國大陸價值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關稅,由原先的10%拉升到25%,13日再宣布對大陸價值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清單,幾乎將之前未涵蓋的產品範圍全都納入。 中國大陸國務院13日也宣布6月1日起,對已實施加徵關稅的600億美元美國產品中,部分將進一步提高關稅,稅率介於10%至25%。 中方此舉推升美中貿易緊張態勢,美股3大指數13日早盤重挫逾2%,道瓊工業指數跌逾500點,蘋果股價大跌5.2%,「恐慌指數」VIX則竄升31.7%。 5/13 美國 642億元 年年春被判天價賠償 美國加州陪審團13日裁定,德國拜耳集團旗下孟山都公司應賠償一對夫妻20.55億美元(約新台幣642億元)。這對夫妻控訴孟山都生產的除草劑「年年春」(Roundup)導致他們罹癌。年年春主要成分正是具爭議的化學物質嘉磷塞。 這起判例創下美國陪審團對除草劑案所裁定的最高賠償金額,這起官司也是拜耳遭到消費者提告以來,連續第3起被陪審團裁定敗訴案例;拜耳目前面臨全美超過1.3萬件與「年年春」有關的訴訟案。拜耳表示將提出上訴。原告皮利歐達夫婦的法務團隊形容這項賠償「具歷史意義」。 5/13 澳洲 政府抗暖化不積極 島民狀告UN 澳洲北部外海低平的托勒斯海峽群島(Torres Strait Islands)的原住民,13日向聯合國(UN)提出畫時代的控訴,指控澳洲政府未能對抗氣候變遷,因而侵犯他們的人權。 原告聲明表示:「步步進逼的海洋已開始威脅到住房,並傷害到墓地和神聖的文化場所。許多島民擔憂,若不緊急採取行動,他們的島嶼可能在有生之年相當程度實際上消失。」 島民要求澳洲政府在2030年底前,將碳排放量減到至少較2005年低65%,並要當局提撥2000萬澳元(約新台幣4.3億元),興建防波堤等緊急基礎設施。 5/14 美國 禁用臉部辨識 舊金山開全美先例 舊金山市議會14日通過決議,禁止警察或其他政府機關在公共場所使用臉部辨識技術,創下全美首例。 政府機關使用的臉部辨識科技,隨著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AI)技術崛起變得更強大,但美國各地也逐漸出現不滿聲浪,舊金山通過的法案說:「臉部辨識技術危害公民權利和公民自由的傾向,遠遠超越它聲稱的好處,這項技術將加劇種族的不公不義,威脅民眾在政府持續監控下自由生活的能力。」「任何部門獲取、保留、造訪或使用任何臉部辨識技術,或從該項技術取得任何資訊都屬非法。」 5/14 馬來西亞 加強反貪 官員收禮限食物、鮮花 總理馬哈迪14日在主持反貪內閣特別委員會後,在記者會上說,國家施政、廉政和反貪中心(GIACC)建議除了部長之外,部長家屬以及所有國會議員,包括反對黨議員,必須申報財產。政府成員不能接收價值超過500令吉(約3740元台幣)的禮物,只能收食物和鮮花。 馬哈迪去年實施禁止送禮政策,下令部長、政治祕書皆不能收禮,這項政策適用於公務員,且送禮者若違反規定也有罪。馬哈迪帶領的「希望聯盟」去年公布「希盟百日新政反貪宣言」,誓言要在2030年之前把馬國打造成為全球10大廉潔國之一。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4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5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6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8如是說2025.05.0709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10【創作花園】揮出信心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