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素食養身 精緻擺盤 味、視覺饗宴 李祖翔 |2019.05.14 語音朗讀 567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潘紅錦的3D果凍花用天然花果的汁液製成,讓人目不轉睛,捨不得吃。 圖/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潘紅錦的3D果凍花用天然花果的汁液製成,讓人目不轉睛,捨不得吃。 圖/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潘紅錦來台20年,近年推廣素食,受一般大眾及佛教徒青睞。 圖/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素食讓我們的身體沒有壓力!」潘紅錦來自越南,是2家餐廳的老闆,其中一間「越鄉養生素食館」不只有擺盤精緻、飽富創意的料理,還有限量的3D果凍花,是她和員工每天早上親自製作的,平民化的價格吸引不少人搶購,用來送禮或慶生。 3D果凍花「水晶蒟蒻凍」是以人工方式將紅色火龍果、梔子花、蝶豆花、紫地瓜、抹茶和椰漿等汁液注入做好的蒟蒻凍中,加上香蘭葉提升香氣,再伴隨少許冰糖做出花朵及動物造型,最後鋪上芒果、百香果、草莓、荔枝等新鮮水果或咖啡、黑糖龍眼乾做基底的特色點心。 「這朵花能吃嗎?好吃嗎?」看到的人無不震撼,更納悶它的成分,事實上花是藝術造型,每一朵花瓣和綠葉都要用針筒注射一次汁液,特別費工,一個早上潘紅錦和一名員工只能做出40個,而這個數量還是因為潘紅錦擁有20年純熟經驗。 3D果凍花 水果特色點心 潘紅錦邊做邊哼歌,心情很愉悅,3秒就能做出6片綠葉,讓一旁想學習她、手藝卻搞得歪七扭八的人嘖嘖稱奇,目不轉睛。她沒有驕傲,反而謙虛地說這只是多年興趣,熟能生巧。 話題轉向素食餐廳,她談起開店的緣由,竟是源自家人罹癌,想研究如何吃得更健康。20年前她才20歲,來台後賣過麵線、臭豆腐,也在漢堡店工作,家人罹癌、思鄉和語言隔閡是她覺得辛苦之處──太心酸的事她不願提,怕淚水難以收拾,只說熬過來是念及7歲女兒要人照顧。 10年前她開了第一間美食店,生意很好,年歲漸長發現大魚大肉吃多了對身體負擔很大,消化能力也變差,雖然台灣的素食很好吃卻油了些,於是去年開了這第二間店,堅持少糖、少鹽、少油,不加味精、添加物和色素,要民眾吃得更健康、更安心,「我也從每個月吃2天素到盡量不吃肉。」 若問潘紅錦最喜歡餐廳哪一道菜?她沒有辦法回答,而說:「人要均衡才不會生病,我是喜歡、不喜歡都吃,不偏食。」從紫米飯、米線、香茅炒飯到茄汁豆腐麵包、酸辣海苔豆腐酥、杏鮑菇河粉、炸春捲、薑黃煎餅,她每天換一道料理吃,所以吃不膩。 物美價廉 人人吃得健康 店面開不到1年,粉絲已經不少,不只愛她的主食,也愛湯品如酸辣湯、南瓜蔬菜湯,愛飲品如芋頭芝麻牛奶、紅豆黑糯米豆漿、越式煉乳咖啡,愛甜品摩摩喳喳、水晶蒟蒻凍,而店內裝潢、悠揚的大悲咒輕音樂,都為用餐加分,饕客非常享受視覺與味覺的衝擊。 值得玩味的是,在別人眼中,她的料理成本不斐,她也承認為了好吃、健康不惜成本:「相比省1、20元,吃不好的食材然後看醫生,人們更願意花錢吃健康。」不過她的價格沒有很高,追問原因才吐露:「想讓喜歡我的料理跟想吃得健康的人,天天都能吃。」 來餐廳吃飯的人不乏佛教徒、法師,當他們知道潘紅錦樂於助人,也向她提起新北市佛誕節的活動,她立即應允合作,提供3D果凍花跟素食便當給民眾,為推廣素食盡一分心力,第一次看到料理的人都想拍回去炫耀,感嘆:「真美!我捨不得吃。」 像潘紅錦這般在異鄉打拚的人很多,和她一樣全年無休,除了顧店就是照顧孩子的人也所在多有,但默默忍受語言文化的差異,努力融入在地生活,勇敢面對坎坷際遇、力行公益又致力為國人健康把關的人卻少之又少。對美食或果凍感興趣的人可在臉書搜尋「越鄉養生素食館」或前往台北市士林區文昌路32號一探究竟。 前一篇文章 演故事 帶孩子進閱讀世界 下一篇文章 改革創新 讓印刷變環保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