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場身體自覺】 環境自覺 真的要一百年嗎?

文/鄧美玲 |2019.05.10
2601觀看次
字級
玉山國家公園在臉書上呼籲山友共同珍惜、愛護山屋及其設施,切勿為了一己之便,私接線路,破壞公共使用的供電系統;同一天,南安小熊妹仔野放回山,壹電視為了搶獨家,不顧研究單位與各家媒體的協議,假扮公務人員,搶上直昇機,公開小熊野放的地點。圖/鄧美華

文/鄧美玲

台灣拚命想發展觀光,

卻把我們最雄厚的觀光資源放在一旁,

不知道該怎麼「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玉山國家公園在臉書上呼籲山友共同珍惜、愛護山屋及其設施,切勿為了一己之便,私接線路,破壞公共使用的供電系統;同一天,南安小熊妹仔野放回山,壹電視為了搶獨家,不顧研究單位與各家媒體的協議,假扮公務人員,搶上直昇機,公開小熊野放的地點;更早之前,三六九山莊大火,燒出一大堆藏在箭竹林裡的垃圾……

這些事件看在我們眼裡,除了痛心疾首,還能怎麼樣呢?

日前與王萬坤、林根德、王金榮和寶哥四位登山老將碰面,談到「身體自覺,環境自覺」的願景,他們對台灣登山環境知之甚詳,聽完之後相視一笑,大概覺得我想法太過天真。後來才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太難了!想要讓台灣的登山環境達到國際水準,有太多需要解決的困難。最難克服的是,民眾的水準太差,登山素養嚴重不足。當然,最要緊的是,政府不重視,相關政策與措施難以到位。

我說,我知道。所以,我們要花一百年來完成這個願景!

其實,私底下我是滿傷心的。尤其最近在臉書社團裡,天天看大家搶著晒美到不行的高山杜鵑,真有點為台灣高山的「遇人不淑」感到不捨。這麼美、這麼雄偉壯闊的山,如果在日本、在歐洲,會得到怎樣的呵護與利用啊?

有在國外爬山經驗的朋友都說,在國外爬山是享受,在台灣爬山則是「鍛鍊」。怎麼鍛鍊呢?看「MIT台灣誌」的中央山脈大縱走就能略知一二:他們在北三段一開始就遇到惡劣天候,連續十幾天幾乎都泡在雨水裡,因為沒有山屋,紮營處時常風強雨大,在冬季零下十度左右的低溫中,每天早上起來連登山鞋和褲子都結凍了……

台灣山岳文教協會理事張志湧在他的論文裡說:「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山岳景觀體驗,幾乎都是人為開發而形成的體驗系統,但參訪者大多認為那無損阿爾卑斯山的美;日本的飛驒山脈與木曾山脈、赤石山脈,共同組成日本阿爾卑斯山脈,平均每半日的行程就有山屋,因此,輕裝即可輕鬆完成日本高山縱走體驗。」

台灣拚命想發展觀光,卻把我們最雄厚的觀光資源放在一旁,不知道該怎麼「正德、利用、厚生、惟和」——這是舜諄諄教導禹治理國家的大原則。而正人之德、正物之德的「正德」,就是一切的基礎。寶哥等四位登山老將說:「環保團體一聽到要開發,就一定會抗議!」那是因為我們還沒做到「正德」,官商勾結成習,民間的監督力量薄弱,開發往往就等同於傷害。

所以,正本清源,如果山友不懂得愛護山屋、媒體繼續為了搶獨家罔顧台灣山林野生動物的安危、「無痕山林」只是口號,那麼,我們真的得用一百年來孵化這個夢想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